《苦难辉煌》读书笔记_中国历史读书笔记3000字
我利用这个寒假读了《苦难的荣耀》这本书。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我一直感叹,祖国今天的繁荣富强,是勇敢的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取得的。我们终于赢了,是共产党笑到了最后。当然,他们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令人心碎的。我们生活在和平与进步的新时代。没有理由不努力工作、不取得进步。祖国不再需要我们流血、流汗、甚至牺牲。只需要我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书中很多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惊心动魄,我读起来感到非常紧张。我不禁佩服那些真正为正义而战的人的勇气战士。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是如何经历苦难、走向辉煌的?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中国革命从斗争、挫折、再斗争的过程中开辟出一条胜利之路的?坦率地说,这样一个很有历史眼光的问题,我们不少同志已经讨论了很长时间了。书中博采古人,精辟决断,论证深刻辩证,朴实公正。史料小而大,新而写实,文风深沉激昂,豪迈雄浑。作者以独特的视角、炽热的情感、精辟的分析,为我们再现了20世纪20年代和1930年代中国革命历尽艰辛、挫折、走向辉煌胜利的历史全貌。
实事求是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思想基础。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我们党一切理论的思想精髓。书中写道:“十月革命给我们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带来了组织指导,甚至带来了一些资金,但没有带来武装分裂,也没有带来农村包围城市。来吧,枪杆子里出政权。”那么,“武装分裂”从何而来?“农村包围城市”从何而来?“枪杆子里出政权”?不言而喻,它们都来自于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理论勇气和创新实践!对于开创和领导正确革命道路的毛泽东同志,书中这样评价:“毛泽东不是一个先知,但他以最大的历史意识到达了转折点。没有句句真理,只有一步步实事求是。”
历史充分证明,进步发展之路从来都不是一条开满鲜花的康庄大道,而是布满荆棘、暗流汹涌。我们需要一步步探索、追求、创造、改变。如今,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中国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把挑战转化为机遇,把机遇转化为更好更快的发展?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历史的结论是: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因为走了自己的“路”,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功是因为走了“自己的路”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发展。伟大复兴还是要靠走“自己的路”。
近年来,中国的崛起成为世界范围内非常热门的话题。对于中国当前的国力和未来的发展,有人夸大,有人保守悲观,有人敬佩赞美,有人恶意诽谤。面对喧嚣的舆论,我们需要保持平常心,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不盲从、不抄袭”清醒、从容。脚踏实地,尽力而为。事情要做,走自己的路。
人民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力量源泉。
历史给中国共产党人的磨难比所有其他政治团体和政党都多。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个不到一百人的党能够赢得中国的未来。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这支弱小却意气风发的队伍,走过山河草原,肩负着世界上最大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全部希望?整个故事的始末,也是最值得人们关注的,就是当时的中国共产党拥有强大的群众基础。 “最需要热血”的长征史诗告诉我们:正是沿途群众不断补充兵力,才使得战火蔓延两万五千里;正是沿途人民的源源不断的供给保障,才使得革命的洪流贯穿中国。国民党反动派凭借群众的帮助,徒有飞机、大炮;国民党反动派在人民的支持下,拥有数千兵力却是徒劳。
最广大人民群众是历史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失败绝非偶然。与其说这是历史选择的结果,不如说这是人们选择的结果。因为人民才是创造历史、弘扬历史、书写历史的真正主人。沿着历史的长河,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能够发展壮大,能够从各种政治力量中脱颖而出,体现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能够纠正自己的错误,不断进步,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领导力量,体现了人民的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唤醒了沉睡的东方巨龙,让炎黄子孙重新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树立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定信念;是中国共产党让苦难的中国人民重拾昔日的辉煌。我们以大国胸怀和气度,乐观、积极、大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古往今来的无数事实充分证明:“得民者兴,失民者亡”、“民为国之本,根固则国泰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无论是一个政权还是一个政党,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民的支持。如果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它就必然崩溃。
历史也告诉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不是固有的,也不是永久的”。今天、明天乃至后天,我们仍然面临着人民的选择!我们将以克服困难的勇气、续写辉煌的业绩、做人民公仆的意愿,继续赢得人民的选择。没有其他办法。我们不仅需要有这样的清醒,尤其需要有这样的自我意识。
理想信念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精神动力。
金一男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我写《苦难的荣耀》,写那个时代的时候,我的最终目的就是写那一代人的真实信仰。”他选择了党的历史上最困难、最曲折、最彷徨的时期。作为研究对象,我们努力从最深沉的苦难和最耀眼的荣耀中汲取精神养分,站在前人创造的精神高度上,为国家和民族解决“我们向何处去”的重大命题。
20世纪80年代,76岁的《纽约时报》记者索尔兹伯里带着心脏起搏器长途跋涉2万英里,写下了《长征:一个闻所未闻的故事》。他在书中说,“读长征的故事,会让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的精神一旦被唤起,其力量是无穷无尽的。”他曾“通过《阿Q正传》等作品,“描绘出这样沉默的公民的故事。”得知红军长征顺利抵达陕北的消息后,鲁迅老师向中央发来贺信。中国共产党:“中国和人类的未来寄托在你们身上。”一个没有尝过理想信念之酒的民族精神永远是苦涩的、无精打采的,一批批革命先烈献出了生命。他们英勇战斗,描绘了一幅幅气势磅礴、生动雄伟的历史画卷,演绎了一系列气势磅礴、气势磅礴的历史戏剧,向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们致敬。民族的脊梁树立了高标准的信仰。
坚定不移的信念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是外在依存、内在统一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是分不开的。没有坚定正确的正确方向,就不可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就不可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不可能贯彻落实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人有理想、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典范。农民红军穿越11个省区,行军25000里,一路硝烟弥漫、战火纷飞;你可以忘掉一望无际的山河,忘却道路的狭窄和天险,忘掉跟随在右面的数十万国民党军队,追击、阻击;你可以忘记内部的争端和妥协,忘记革命的桥梁和分裂。但有一点你永远不会忘记,那就是长征所展现出的不朽精神和非凡精神,可以照耀后世。”一个人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一个国家就没有未来,一个国家就没有未来。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古罗马曾经是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强大帝国,但随着腐败和奢靡之风日益盛行,最终还是难逃国家分裂和崩溃的命运。翻阅《二十四史》,无论是朝代更迭,还是豪门兴衰,随处可见因勤奋、勤俭而成就、因勤俭而衰落、没落的例子。今天,当我们感叹酒压王座、金玉压倒豪门、骄横推翻政权时,我们应该牢记古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和“忧劳足以兴国,闲暇足以毁人一生。”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永远保持这样的朝气、这样的革命热情、这样的拼命精神,永远保持发扬共产党人的朝气、昂扬、正气,努力为党和人民做点事。
“历史有兴衰,也有命运。” 《苦难的辉煌》中空前复杂的历史变迁与我们今天面临的处境有许多相似之处。两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华民族崛起的起点。今天是中华民族崛起的中期进程。未来将是新长征最困难的一段。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已经进入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和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中国永远不会在歌舞中崛起。我们面前没有开满鲜花的路。我们需要踏过荆棘,跨过门槛。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责任,仍然是充当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高举“惟一如天广阔”的信仰火炬,充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从辉煌走向更加辉煌。
从苦难到辉煌,中国历史走过了百年历程。列宁曾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如果我们不能深刻感受过去,又如何能获得腾飞的翅膀呢?今天我们正在享受金钱给我们带来的财富。当我们活着的时候,我们可以看看历史,来填补我们心灵的空白,缅怀无数的先烈,安慰我们心灵的空白。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20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