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读书笔记4000字
《原理》读书笔记
当我敲下键盘的那一刻,脑海里闪过一句几十年来一直铭记的一句话:“行百里半里。”这不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一切都如往常一样平常,而我还是喝多了。更新还晚了,要不……我还要继续学习。今天的笔记是关于雷达里奥(Ray Dalio)写的一本名为《原理》的书。
雷达里奥是谁?
雷达利欧,又译为雷达利欧。他被誉为“投资界的乔布斯”,是华尔街的传奇人物。他最大的成就是创立了名为“桥水”的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已经超越金融巨头索罗斯的量子基金,成为历史上最赚钱的对冲基金。即使面对金融危机,在其他基金遭受巨大损失甚至破产的情况下,桥水基金却能够安然渡过危机,并且依然获得了不错的回报。桥水基金目前管理的资产达到16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万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达里奥本人也被称为“对冲基金教父”。由于在投资界的杰出表现,达里奥还被《时代》杂志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人之一。
为什么要写“原则”?
人类是一个奇怪的物种,总是在不同程度上寻找某件事的“终极答案”,就像达里奥在《原理》中试图做的那样。本书的创作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达里奥会记录一些投资经历,因为投资的不确定性很大,经常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和情况。后来他发现,与其每次遇到新的情况都手忙脚乱,不如静下心来仔细思考是否可以针对同类型的情况和问题总结出某种行为准则来应对每一个新的问题。他遇到了。达里奥开始投资后,他会记录每笔投资的交易逻辑,然后总结规则,细化投资规则和标准,为以后的交易做好准备。
他说,他一生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基于原则的生活方式,“这帮助我发现什么是真理以及如何采取相应的行动。”在本书中,达里奥分享了他40多年来的生活和工作原则。大大小小的原则总共数百条,涵盖了人的行为和公司管理两大方面,凝聚了达里奥的人生智慧和管理哲学。
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达里奥的个人奋斗史,第二部分是他总结的人生原则,第三部分是他总结的工作原则。接下来我们简单分享一下。
第一部分,生活原则。
这部分包含很多小原则。核心内容是如何以绝对理性的态度认识世界。换句话说,就是真正面对现实。
很多人可能认为自己是一个“理性、有原则的人”,但事实上,认清真相并不是那么简单。人类具有动物性,所以很多时候人们让内心的动物精神驱使自己去行动,从而忽视了对事实和真理的追求。例如,巴菲特曾说过,他的投资原则之一是“当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当别人贪婪时我恐惧”。这个投资原理听起来很简单,但是有股票投资经验的人都知道,要实践这个原理太难了。当市场暴跌的时候,你很难保持理性,你很可能会跟别人一起抛售股票。
为了更加理性地思考和行动,达里奥总结了“实现目标的五个步骤”。他认为,无论要实现什么目标,都必须经历五个步骤,即:设定目标、认识问题、诊断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实施解决方案。这五个步骤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人只有在第二步明白了问题之后才能前进,无法正确认识问题。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达里奥分析说,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每个人都有盲点。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我们的习惯性思维模式可能会妨碍我们准确地理解和判断形势。另一方面,人性又是傲慢自负的。当有些人的观点受到挑战时,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承认自己的错误,而是先为自己辩护。他们连自己都保护不了,直接发怒。
达里奥认为,人类最大的悲剧是傲慢和自负,它导致我们以错误的观点行事,不愿意接受质疑。那么,这样的悲剧是如何发生的呢?神经科学家表示,这与大脑的工作方式有关。我们大脑的一部分喜欢知道我们错在哪里,看到我们的弱点,以便我们能够发展并做得更好。然而大脑的另一部分却把真实的评价和批评视为一种攻击,拼命采取各种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免受攻击。也就是说,你心里有两个“你”,一个是理性的你,一个是感性的你。这两个人总是互相争斗,都在争夺对你的控制权。
那么,怎样才能让理性的“你”占上风,克服傲慢自负,避免盲点呢?也就是说,保持极其开放的心态,承认自己有盲点和缺陷。达里奥接触过无数的精英人士,他们都不是完美的。但这些人很聪明。他们在面对外界的质疑和批评时能够保持极其开放的态度,非常清楚自己的盲点和缺陷在哪里,从而不断进化自己。
当然,要实现“极度开放”并不容易。达里奥还表示,大多数人通常需要18个月才能习惯这种操作方式。你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与家人、朋友或任何人开诚布公地沟通,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判断和选择。你会发现,当你极其开放和诚实时,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这样取得的结果会比你单独想出的想法更好。
达里奥认为,除了保持极度开放的心态外,我们还应该主动以科学理性的方式对待生活的方方面面,主动将感性经验转化为理性总结。例如,如果你问某人你每天上下班需要多长时间,大多数人会说“四十多分钟”或“大约一个小时”,但很少有人会说每天上下班需要多长时间天。记录时间,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准确的平均通勤时间,以及最长和最短的上下班时间。如果你能准确记录,用这种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待生活,你对生活的掌控感就会提升不止一个层次。
在这一部分中,达利奥建议人们有意识地拒绝用动物性的一面来思考和行动,在生活中保持极其开放的认知态度,抛弃傲慢和不必要的自尊,从而认清事实和真理。只有以科学家对待科学研究的态度对待生命,才能真正成为生命的主人。
第2 部分:工作原则。
本质上,达里奥总结的“工作原则”和“生活原则”是一脉相承的。他自己在书中说,“工作原则”实际上是将“生活原则”运用到事业中,但工作原则比生活原则更重要。他在书中列出了数百条原则,大致可分为三个维度:一是人,一是文化,二是组织建设和管理。在这数百条原则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桥水基金奉行的“创意择优”,即“优秀创意优先”的原则。
所谓“优秀的想法优先”,是指公司在做决策时,应该选择最合理、最科学的方案,而不是只听从谁的地位最高。达里奥认为,一个组织想要成功,并不取决于创始人有多少才华,或者手头有多少资源,而是取决于公司能否坚持“优秀创意优先”的原则。
如果你想让最好的想法脱颖而出,第一步必须是每个人都向每个人展示他们的想法。第二步,大家互相评判,提出不同的意见。那么你可能会问,如何判断一个想法是否合理呢?达里奥在书中介绍了“布里奇沃特基金”内部使用的一种决策方法,称为“可信度加权决策方法”。也就是说,充分考虑每个人的专业背景,然后对不同专业人士的意见给予不同的权重,最后进行加权计算做出决定。
例如,在Bridgewater Associates的会议上,如果讨论与医学相关的话题,具有医学背景的人提出的意见在最终决策中肯定会具有更大的权重;有会计背景的人提出的意见权重不会一样。太高了。如果您正在讨论与会计相关的问题,则恰恰相反。这样的话,既保证了决策过程的公平、民主,又保证了最终决策结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当然,这种决策方式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每个人都不一样”。在达里奥看来,每个人的大脑和生理特征都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和缺点。看问题的时候,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也必然有自己的局限性。为了保证最终决策的质量,需要从不同角度提出各种观点和想法,经过充分论证才能优化最终决策。
然而,并不是每个公司都能营造出这样的氛围。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在公司内部不断产生优秀的创意呢?这涉及到Dalio的另一个重要的工作原则,叫做“极度透明和极度真实”。刚才我们说了,达里奥的人生原则中有一个叫做“极度开放”。在他的工作原则中,“极度透明、极度真实”和“极度开放”也是一脉相承,并且在细节上尤为强调。一点。
有一次,达里奥收到一封电子邮件。这封邮件是他的下属发来的,邮件中写道:“达利欧,你今天在公司会议上的发言根本不合格,你根本就没有做任何准备,否则的话,你就无法好好发言了。”太糟了。今后,你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准备会议。如果有必要,我什至可以过来陪你准备,帮你热身。”在信的最后,下属补充道:“如果你认为我的意见不对,你可以询问其他同事,或者问我直接地。”
下属以这种方式直接挑战上司,在其他公司是很少见的。但对于达里奥来说,这样的谈话每天都会发生,他一点也不生气。因为只有这样,同事之间才敢坦诚相待。在公司内部,无论级别如何,有任何问题或想法都要及时向同事指出。这就是他们追求的“极度透明”的原则。
另外,桥水基金有一个听起来很吓人的规章制度,基本上公司内部的所有会议都必须有录音。如果会议期间讨论同事,但该同事不在场,则出席者必须将讨论录音发送给该同事。也就是说,公司不允许任何人在背后议论别人。例如,有一次,达里奥正在与另一位公司高管讨论一名员工的晋升问题。高管觉得这名员工很有能力,可以升职加薪,但达里奥却觉得这名员工能力不够。后来,达里奥想:不行,不能在背后议论员工。于是达利奥就打电话把这名员工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然后开始当面对他进行评价。当然,在发表评论的同时,员工也获得了解释的机会。
事实上,这种极度透明和坦诚的文化是有理论基础的。哈佛大学有一位学者,名叫罗伯特基根。他的研究发现,虽然大多数公司的员工看起来只做一份工作,但实际上他们在做两份工作。第一份工作是他原来的工作;第二项工作是管理别人对他的看法和印象,尤其是隐藏他的缺点和不足,展现他光明的一面。但这第二份工作实际上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在桥水的企业文化中,每个人只需要做好第一份工作,做最自然、最舒服的自己。没必要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第二份工作上。这一切的背后,实际上贯穿着达里奥的绝对理性哲学。他希望创建一家公司,每个人都像机器一样精确地运转,各司其职,因为这是最高效的方式。
然而,这种“极度透明”的原则也是有代价的。 —— 在桥水基金,新员工的流动率非常高。据报道,三分之一的员工在工作的头两年内离开公司。而且,根据这些离职员工的反馈,他们认为同事之间的沟通过于粗暴,经常受到质疑。听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公司对员工太严厉了。但这就是达里奥所坚持的原则。他的理念不是以人为本,而是原则第一。
在这一部分中,达里奥介绍了桥水基金内部实施的一套决策机制,称为“优秀创意优先”原则。在这个机制下,公司的决策必须采用最合理、最科学的方法。这种方法称为“可信度加权决策法”。为了使公司能够实现“优秀创意至上”的原则,达里奥在公司推行“极度透明、极度真实”的原则。虽然这个原则让公司同事之间能够坦诚相待,但这种看似简单粗暴的沟通也导致了新员工的离职率比较高。
第三部分是你自己的原则。
达里奥在本书的引言中还表示,他的原则的价值应该由读者来决定。其实,更重要的不是原理本身,而是原理背后的思考。只有形成自己的原则,才能做出更好的决策。我们不能通过听取别人的经验来制定原则。从本质上讲,原则只能来自我们自己的“痛苦和反思”。
达里奥有这样一个怪癖。他喜欢让自己沉浸在痛苦之中,不断检讨这些错误。他甚至做了一个叫Pain Button的APP,中文直译为—— Pain Button,专门用来记录每一个瞬间。犯了一个错误,记录下每一个引起痛苦和反思的事件。
这个错误发生在上个世纪。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失业率非常高,美国各大银行持有大量拉美国家债务。 1982年8月,墨西哥出现债务违约,这在当时被视为一场危机事件。达里奥很伟大,成功预言了债务危机。因此,美国国会和华尔街电视节目都邀请他就危机问题发表演讲。他在电视采访中继续预测“未来市场将会出现经济危机和大熊市”。随后,达里奥被狠狠打了一巴掌。当时美联储针对危机采取了宽松政策,导致美国出现了长达十多年的牛市。达里奥本人也为这次误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差点破产。
但达里奥后来回忆,正是这个错误让他进行了彻底的反思,将自己的思维从思考“我是对的”转变为思考“我怎么知道我是对的”,让自己变得更加理性。在随后的金融危机中,这套思维方法让他受益匪浅。每次别人在金融危机中遭受巨大损失时,桥水基金总是能够保持良好的回报率。
因此,达里奥鼓励大家理性记录自己的错误和反思,成为一名“职业错误者”。其实,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会经历很多事情。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我们会吸取一些教训,有时甚至会有一些好的想法。但人脑的默认设置是“短期记忆”。只要我们不刻意重复某件事来记住某件事,我们所获得的经验或者我们想到的好想法就很容易被遗忘。这个“道理”告诉我们,生活和事业中获得的经验不能仅仅停留在感性层面,而必须理性地记录和总结。
达里奥在书中称自己其实是一个“职业错误制造者”,英文称为Professional Mistake Maker。这个“职业错误者”并不是说他犯了很多错误,而是说他在每次错误之后,都能对错误有一个完整的、理性的、全面的反思,从而能够把错误变成原则。失败是否是成功之母,取决于你是否是一个“职业错误者”,否则你只能得到模糊的、感性的体验,最终的结果是“伤疤痊愈,痛苦被遗忘”。
本书中的数百条原理,都是达里奥本人一点一滴记录和总结的。这是他个人的生活百科全书。使用它时,它就像一个搜索引擎。当你在生活或事业中遇到任何问题时,直接去寻找相关原理作为决策的参考即可。达里奥的布里奇沃特基金也在做同样的事情。他们甚至在公司内部开发了一个名为Coach的工具。如果员工遇到任何问题,可以直接输入关键词,在这个工具中找到相应的原理和解决方案。
无论是达里奥本人,还是他创办的桥水基金,都像机器一样严谨、精确地运作。所有遇到的问题都会记录下来,总结成原理,以便下次遇到的时候可以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然后按照它进行。因此,达里奥和他的基金在市场上很少犯错误,运作效率很高。
在这部分内容中,达里奥认为,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错误,将感性经验总结为理性总结,才能形成自己的原则,成为一名“职业错误者”。
【江湖读书】
1、年轻的雷达里奥犯了三个错误:第一,他太正确了;第二,他太正确了。第二,他的怀疑太少了。第三,他高估了自己。当他弄清楚这一切后,他开始通过“试错”实现“证伪”,“原理”最终转化为科学。
2、雷达利欧原则的总体轮廓可以概括为四句话:第一,独立思考,做出决策;第二,独立思考,独立决策。第二,以可信度加权的方式做出决策;三是按原则办事;第四,系统地做出决策。
3、我们不是命运的产物,而是命运到来后我们的决定和行动的产物。如果你想掌控自己的命运,就必须将资源不可逆转地配置到行动中,完成从思维模式到行动模式的转变。
4、这个时代的新常态有四个关键词:一是动荡,二是不确定性,三是复杂性,四是模糊性。面对新常态也有四个关键词:一是试错,二是决策,三是行动,四是迭代。
5. 谢谢师父给我讲“理”。感谢一路陪伴、支持和鼓励我的所有亲人和朋友。提前祝您国庆节快乐。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4598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