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留白课堂》有感
读《留白课堂》有感
《空白课堂》是浙江省杭州市优秀教师鲍海松所著的一本书。这几天一直在看,还没读完,但我有很多联想。首先让我想到的是我现在所带领的班级。
我是一名有22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除了产假和出差,我从来没有停止过班主任的工作。我绝对算得上是一名“老班长”了。来苏州之前,虽然班级管理存在问题,但大部分都是和家长有关。我一直为班级管理感到自豪。无论带什么班,最让我欣慰的是班风积极,学风浓厚。有一次出去两周,班上的孩子自己管理得很好。语文班的干部代替我批改作业,有条不紊。期末考试我名列全镇第一。
然而来到苏州,接手这个全新的一年级,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挑战。一段时间后,班级的常规情况并不理想,很多时候甚至还不如新任班主任。这让我非常困扰和困惑。尽管下学期我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想尽一切办法,学生的整体情况有所好转,但班级与我想要的班级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一直找不到原因,也想不出好的解决办法,直到看了《空白课堂》这本书。
为什么,我们班的孩子在我的教室里都很守纪律,而我在的时候最听话呢?但如果他在其他课上搞砸了,甚至发疯了怎么办?那是因为我没有给孩子树立自我管理意识,没有给他们自律的方法。一年来,虽然我的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但我的原则从未改变。孩子们必须听我的话。 “你想让我做什么”和“我想要做什么”会呈现完全不同的状态。孩子们一进班、语文课、早会听的大部分都是我讲规章制度。我能教育的所有时间都充满了我的言语。在这样的高频、高压、高分贝的环境下,孩子虽然可能会听话、听话,但不一定是发自内心的。有些被迫接受的孩子,一旦离开这样的环境,必然是释然、释放。因此,他们的不守规矩的行为很可能会导致一群甚至大量的孩子效仿。
根本原因在于课堂管理没有给孩子留下足够的时间反思自己,没有留下足够的尊重空间。因此,它无法保留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在接下来的班级管理中,我会学习鲍老师语文课堂中“留白”的理念,让孩子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在班级管理中让孩子们理清班级常规,做到“我做什么,我做什么”。从“想要”改为“我想做”。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46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