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
《中国人的精神》一书是清代学者辜鸿铭的著作。我拿到这本书并在一天之内读完了。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有人可能会奇怪,怎么会对一本清朝人写的书着迷呢?因为他是先知,他看到了困扰我现代青年近一百年的问题:——: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是什么样的中国人,我们了解自己吗?我们只看到自己的表面,还是外来的西方文化给我们的定义?我们灵里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我们真的像网上所说的那样,像犹太人一样没有宗教或信仰吗?书中对中国女性礼仪道德的描述中,看到顾老师提出“女性理性”一词,我非常感动。女人应该有理想,从古至今都应该有。下面我用自己粗浅的语言从这三点简要解读一下本书的内容:
1、中国人民的精神也可以恰当地形容为中国人民的人性,或者更直接地说,是真正的中国人民。
真正的中国人从来不野蛮、残忍、恶毒。中国人是温顺的,不是悲伤软弱的那种。这里的顺是指不暴力、不严厉、不粗暴、不暴力。在没有刻意刺激的情况下,可以说他们具有沉稳、冷静、老练的特点。就像一块精美的锻造金属。即使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在身体或道德上有缺陷,即使不是无法弥补,至少也可以通过他温顺的性格来弥补。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粗犷的,但粗犷中不存在粗俗;他们可能很丑,但丑中并不丑;它们可能很粗俗,但粗俗中没有攻击性和噪音;他们可能很愚蠢,但愚蠢并不荒谬。也许狡猾,但狡猾中并无恶毒。真正的中国人即使在身体、思想、性格上有缺点,也不会令人厌恶,因为中国人性的整体印象就是温顺,温顺到了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程度。
温柔是两种品质的产物:慈悲和智慧。智慧不是指生存本能,而是一种形而上的思想推理。慈悲来自于我们的祖先几千年来的精神生活。它不是来自于肉体器官意义上的感受,也不是来自于神经系统意义上的激情,而是来自于人类友谊意义上的情绪或感受。它来自我们本性最深处的——精神和灵魂。这种精神生活往往是我们在一些中国人身上看到的清洁习惯和优雅举止的缺乏。
我们中国人还有一个特点。一百年前,有一个叫亚当斯密的外国人,让世界人民关注中国人,并名声大噪。这就是:中国人缺乏精准。看看顾先生的解释:“因为中国人过着精神生活。精神是一种微妙而敏感的平衡,它不像头脑、智力那样坚硬、死板、严格的仪器。用精神思考,你不可能那么稳定。”严谨如用头脑或智力思考。至少,这是极其困难的。中国的毛笔是软毛笔。事实上,它可以作为中国精神的象征。一个符号。它是用它写字画画非常困难,但一旦掌握了它的使用方法,用它写字画画,你就会进入一种硬笔无法达到的美妙而优雅的境界。”顾先生还明确指出,这种精神生活带来了自然科学、抽象科学,如数学、逻辑学和纯哲学,与当时的其他国家相比,进步甚微。
中国人最美妙的精神生活就在于,随着时间的推移,精神与理性的力量趋于平衡。这就是中华精神永葆青春、永垂不朽的民族。
2. 中国人有宗教吗?你有信仰吗?
宗教通过给予人们安全感和永恒感来减轻人们的负担。宗教为众生提供了一个避难所,让他们能够找到安全感,而这种避难所以某种超自然存在的形式存在,或者相信拥有绝对的权力并控制那些威胁他们的力量。
说到中国宗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佛教和道教。佛教盛行于一千多年前的唐代。今天我们走进偌大的佛堂,感受香雾缭绕的神秘。我们大多数人都带着感激之情去那里。是的,我们对佛教知之甚少。我也会虔诚的礼拜。我想我是在崇拜一千多年前走过草原、沙漠、历尽千辛万苦爬山西去的玄奘。我很佩服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坚持不懈的精神。
中国人之所以不觉得需要宗教,是因为他们有儒家思想这一哲学道德体系,是可以代替宗教的人类社会文明综合体。
儒家思想满足了中国人的智力和灵魂,它的行为规则约束着整个中华民族。它是一种宗教,因为它教导人们承认历史和现实是正确的。字面意义上的欧洲宗教教导人们做好人,但儒教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儒家思想教导人做一个好公民。基督教谚语问:“人生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儒家的格言问:“公民的主要目标是什么?”一个人不只活在他个人的生活中,而且也活在同一种生活中。关系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基督的回答是:“人生的主要目标是赞美上帝。”孔子的话说:“人生的主要目标是做一个孝子、一个好公民。” 《论语》指出:“有智慧的人,注重生命的基础,这是人的主要目标。基础奠定了,智慧和宗教就来了。所以,做一个孝子、一个好公民,不是吗?”这是基础?
孔子对中华民族最大的贡献就是给了我们一个真正的国家观念。有了真正的国家观念,他把这个观念变成了宗教。在欧洲,政治是一门科学,但在中国,从孔子时代起,政治就是一种宗教。孔子在晚年所著的著作中,讲授了民族宗教。他将这本书命名为《春秋》,因为该书的目的是给出真正决定国家兴衰的道德原因。这是民族的春秋时期。孔子在书中历史性地回顾了社会文明的错误颓废状况以及这种状况下的苦难和不幸,追溯了其真正的原因,并指出人们没有真正的国家观念,而只有真正的国家观念。没有真正发展起来,他们心里没有正确的责任观念,没有属于国家、属于国家领导人的观念。
人与人之间一切普通的关系和行为中,除了利益和恐惧的基本动机外,还有一种更高、更高尚的动机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它超越了所有利益和恐惧的考虑。这个动力就是责任。这种责任首先来自于夫妻间友谊的责任,然后来自于家庭、家人和社会群体。
孔子的教义体系称为儒教,是中国的国教。这与其他国家的教会宗教组织类似。这个组织让人们遵守道德行为规则。这个组织是一所学校。在汉语中,宗教的“教”字和教育的“教”字是同一个字。对于中国人来说,宗教意味着教育和文化。中国学校的目的和意图并不像西方国家的学校那样教人们如何谋生或赚钱,而是类似于教会宗教的目的和意图,那就是教人们如何理解古老的戒律, “不可说谎”和“不可偷盗”。 ”等等,其实就是教人行善。
中国的好人信仰在孩子们识字之初就教导他们,人之初,性本善。欧洲文明的主要原因是认为人性本恶。由于这种错误观念,欧洲的整个社会秩序都依赖于武力。欧洲人赖以维持文明秩序的两大武器是宗教和法律。换句话说,对上帝的敬畏和对法律的敬畏维持着秩序。恐惧意味着使用武力。在中国,由于好人信仰是一种无需借助神父、警察或士兵就能给国家人民带来秩序的信仰,所以现实生活中的和平与秩序仍然得以维持。这种好人信仰的首要原则就是相信人性的善良和善良的力量,比如美国爱默生所说的爱与正义法则的力量和有效性。但爱情的法则是什么?好人信仰教导我们,爱的法则就是爱你的父母。正义的法则是什么? 《好人的信仰》教导说,正义的法律意味着真诚、可信和忠诚。在中国,一个人受到保护是因为他的邻居有正义感;他受到保护是因为他的同伴愿意遵守他们的道德责任感。这样一来,我国就不像西方国家那样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来支持宗教、警察和军队来维持社会秩序。在中国,只有最无知的阶层才需要牧师,只有最严重的罪犯才需要警察或军队的威慑。
3.中国女性。 “女”字由两部分组成:“女”是女人的意思,“蹀”是扫帚的意思。一名妇女正在用扫帚打扫房间和厨房。实质上,它是指家庭主妇和做家务的人。当然,男人对女人的印象比较理想,比如你心目中的圣母玛利亚、女明星,但这些只适合以图片的形式挂在家里房间里你最喜欢的地方,但如果如果你给著名的明星穿上围裙和扫帚,你还会把它挂在你的房间里吗?她也不会帮你打扫房间。无论圣母玛利亚多么美丽、多么理想,她仍然是虚幻的。她不会为你做一顿简单可口的晚餐。
可见中国女性是多么贤惠,但古代男性也为女性制定了“三从”和“四德”。在这里我们可以对这三从四德禁忌妇女思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女人一生必须为这三类人牺牲自己,为这三类人而活。至于女人生命中的这三类男人是否值得盲目自我牺牲,当然要看你的实际情况。
四德:妇德、妇言、妇貌、妇业。
女子美德:不是指特别有才华、特别聪明,而是指谦虚、乐观、贞洁、坚忍、严谨、纯真、品行无可非议、礼仪完美。
女人的言语:不是说女人能言善辩,能言善辩,而是用正确的语言说话,不使用粗俗激烈的语言,知道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该闭嘴。
女性的容貌:并不要求美丽、美丽,而是指一个人干净的外表和无可挑剔的穿着打扮。
产妇:不需要特殊技能或能力。他们只需要准备干净卫生的食物,特别是当家里有客人时。
以上三从四德,在汉代大史学家班固的妹妹所著的《女诫》中都有记载。我常常想,如果一个女人这样做了,她身边的男人会如何表现,他对自己的行为有什么要求?所以,如果你说男人没有风格,不要怪女人。
我们看《诗经》中国风篇的第一首:
关遂
关关巨酒,
在河岛。
窈窕淑女,
君子急于求索。
这里的“苗条”一词就是现实生活中“苗条”的意思,而“淑女”在他们眼中永远是女孩的形象。因为这些人不是君子,他们理解上的偏差应该被原谅。 “妖”字与“幽仙”同义:字面意思是隐藏、温顺、害羞;“妖”字面意思是隐藏、温顺、害羞;而“瑶”字则有迷人、温柔之意。 “淑女”这个词的意思是纯洁的女孩或女人。
综上所述,中国女性的理想是贞洁、羞涩、迷人、温柔。
最后第三节的中国女性有一些个人的理解,但我还是忍不住想写下来。我还想说,我也想成为这样“优雅”的女人。大概所有女人都有同感,但是那个要求我们“三服”的男人,他给你提供过这样的环境和条件吗?所以,男人一定要努力,让你眼中的“窈窕淑女”尽快出现在你的面前。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52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