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王小波的《黄金时代》读后感

为什么我喜欢王小波的《黄金时代》

撰稿高浩荣|后

视觉中国

主编黄小溪林立洲

黄金时代是一个隐喻,理解隐喻的关键在于从哪个人物开始。

例如,在《黄金时代》中,我们可以选择两位主角、周边人物和读者中的一位进入故事。

这些人物最终交织在一起,让我们发现他们所传达的意义,爱的意义,生命的意义超越了时空。其中的普世价值让我们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思考。

活得清楚,活得清楚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言情小说数不胜数。

有些爱情作品很纯真,每个人都可以在那些作品中找到年轻的自己。

有些爱是非常热烈的,能够唤醒人内心的情欲。有些爱情很做作,是鸳鸯蝴蝶的梦,是霸道总裁的想象,是生命的补偿。

第一次读《黄金时代》是一个偶然,这本书将爱情的纯真、激情和矫揉造作的一面结合在一起,把它变成了一个荒唐却又真实的故事。

主角王二是个渣男,不负责任,极度自恋。但他对爱情的想法很简单,他对睡眠的想法也很简单,简单到无法隐藏。

在那个人人都需要歌唱领袖的时代,他通过那些无法隐藏的欲望,摘下了对时代不满的面具。

这个面具不会杀死他,因为没有人应该因为自己的身份而死。

相反,这讽刺地创造了一个可笑的社会形象。只要不触犯某些禁忌,其他的废话你可以随便做,随心所欲,自谋生路。

另一位主角是陈清扬。她与王二接触,并逐渐与王二产生了友谊和爱情。

有趣的是,明明想要陈清扬的人有很多,为什么他最后却选择了王二呢?

因为王二没有隐瞒,也没有猥亵的意思,他光明正大地撒着连小孩子都看得出来的谎言,说他是为了“大交”才想和陈清扬睡的。

这个粗俗的借口或许不是借口,而是事实。

在非常痛苦的时刻,陈清扬失去了丈夫,并被队里的人指责出轨。她生活在一个没有真理的世界,而王二本身就是一个光明的真理,在星夜里闪闪发光的真理。一个男人赤身裸体地睡在下面。

或许和王二睡在一起,就能让他活在自己向往的真相里。

所以王二满足了陈清扬最简单的愿望,那就是过上清明的生活。

整部小说讲述的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以及他们如何过着清晰的生活。

这个过程是真实而残酷的,因为我们都在经历这个过程。

分析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组织了小说的整个结构和要传达的人生哲理。

幻灭不是成长的开始,而是一个过程,因为幻灭永远不会结束

首先

陈清扬急于证明自己不是破鞋。她想要一个真相,一个所有人都认可的真相。

就像小孩子一样,小孩子对于真理的想法是幼稚的,幼稚到可笑的程度。因为现实社会中的人总是戴着面具的。更好的面具是礼貌,而更差的面具是基于利益的欺骗。

不戴面具,人们有时会看不起你,就好像每个人都疯了,但你没有。被排斥的感觉让生活变得不舒服。

从字体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有一个“自我”的我,但自我并没有被我们完全认知。在自我与外在事物之间存在着一个“自我”,它需要通过外在的“物”来建构自己的存在。

在只有你醒着而没有人醒着的环境中,自我和客体在某种程度上处于分离的状态。

你给予的东西别人并不需要,你也无法真正接受别人给予的东西。

比如陈清扬,人们称她为“破鞋”。她不喜欢“破鞋”这个名字,或者说基本上没有人喜欢这个称号,因为这象征着她是一个不忠的妻子,一个荡妇。

不仅她个人的道德感不可接受,社会也谴责破鞋。

陈清扬反抗着,就像一个孩子听到父母对他说:“我不爱你了。”

她感觉自己肮脏、不被认可,甚至连自己都开始拒绝自己。

在朱迪思赫尔曼的《创伤与康复》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被强奸的女人脱离强奸现场的例子,仿佛被强奸的人是别人,与她无关。

当外在的客体世界强暴我们的时候,我们的自我与自我、自我与客体就会分裂。

分裂使我们痛苦,因为渴望团结是我们的本性。

我们渴望认识自己,在现实世界中实现自己,被别人接受和接纳,让我们的认知与事实一致。

陈清扬想要证明自己不是破鞋,却没有任何物体可以帮助她。这给她的身份带来了混乱。她过去的自我认同和她构建的自我形象都被否定了,就好像它们不存在一样。

当然,她还有另一个办法,“选择盲从”。或者积极寻求真相,甚至与他人辩论,像苏格拉底一样,想要唤醒所有人。

苏格拉底的最终结果就是死亡,而民主投票决定他必须死。

陈清扬一度也想死。

毕竟,死亡可以让她像烈士一样,直到遇到王二。

中段

陈清扬放弃了对真相的执念,索性与王二分手。他有一种“既然你说我是,那我就是!”表现出自我放弃的样子。

自我被简化为对客体的解释。在一定程度上,自我与客体是和谐的。

但如果这种和谐只是一种退化、一种被动的逃避,那么我们就会成为客体的奴隶。

这个时候,世界上只有一个真理,那就是我们的情感。

我们的情绪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堕落,以各种方式伤害我们,而这些伤害只是为了掩盖我们内心的痛苦。

比如纹身,或者开始抽烟、喝酒、和一个你不太熟悉的人睡觉。

这些事情都给我们带来一点刺痛,甚至让我们后悔,但这其实让我们更安心。

因为相比于幻灭带来的痛苦,至少这些痛苦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所以有些选择让我们生气,让我们感受不到做选择的快乐,因为我们并不是真正为自己做选择。我们做出妥协是为了避免主客体分裂带来的痛苦。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自我无法被我们完全理解,就像冰山一样,是水面以下的潜意识部分。无论我们如何说服自己,那些隐藏的部分可能并不遵循我们的话。

就像《周处除三害》的故事一样,他很有可能就是陈清扬一样的人。他并不是生来霸道,而是别人对他的畏惧和奉承造就了他内心的自尊。

但他的自我,他对他人的同情和同理心,他需要被接受的需要,却被周围的人故意忽视了,因为没有人认为他会是一个懂得同情、同理心、需要被接受的人。

渐渐地,周楚也认为自己是一个恶霸,不应该有和常人一样的感情。

但这种认识并不全是周楚自己的,所以最终他选择了屠龙杀虎,改道而行。

可以说,所谓和谐就是自我与客体的统一,即自我背后的自我通过自我与客体达到最大程度的自我实现。

这种认识超越了单边的价值观和秩序,构建了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和秩序。

回想起来,王二是陈清扬一生中唯一可以真诚交谈的人,也是唯一一个让他觉得自己被完全接受的人。

对于其他人来说,无论陈清扬如何证明,他们依然会视她为破鞋。但王二可能不会把她当成破鞋,还是愿意和她交朋友的。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会爱上与自己背景截然不同的人。

因为当一个人让我们感觉到我们压抑的自我可以通过这个人来表达时,我们就会更加渴望从他身上得到这种证明自己的感觉。

过度的压抑会让我们更加渴望自我与客体的融合,从而导致一些失控的迹象。

例如,我见过一些被大人认为品德和学业都非常优秀的孩子。他们和学校流氓一起出去玩。最终,与巴灵的友谊结束了。他不明白为什么他把他们当朋友,而他们却不把他当朋友。

因为他们从来都不是真正的朋友,他需要从那些流氓手中、从父母的严格控制中获得自由,而他误以为那些人逃课、打架、为所欲为。自由的。

所以有了他们,他对自由的渴望就得到了满足。

但事实上,这小子与流氓们格格不入,他对于那些流氓来说毫无意义。

在学校里,你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是一个有背景的孩子。离开学校后,你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接触的是同等社会经济地位的人。

就像有些人以拥有同性恋朋友为荣,但他们并不是真正接受同性恋,而是用拥有同性恋朋友来表明自己是自由的、开放的、与那些迂腐传统的人不同的“更好”的人。

那些混混其实心里能感觉到,他们不被孩子接受,反而觉得他们“附庸风雅”。

他们根本没有真正融入自己的生活,更多的是他们满足自己甚至炫耀的工具。

当我们完全把客体当作自恋的工具时,我们就无法真正与客体融为一体。

比如,对于一对夫妻,老师常常每次都会纠正妻子的言行,说是“为了你好”。事实上,他从来不听妻子的需要。那么这种对他人有利的思想和行为的对象就只是一个附属品,一个自恋的对象。

真正和谐的关系,夫妻就是他们自己,互相体谅、互相理解、互相接纳、互相尊重。在互动中,双方对自己、对彼此、对伙伴关系都有了更多的升华。

直觉上来说,“两个人都觉得有了对方之后,生活更加幸福了”。

因此,自我和客体无法整合,有时是因为外部引发的恐惧,有时是因为我们无法处理自己的自恋。

陈清扬接近前者,王二接近后者。

结尾

《黄金时代》的剧情从分裂开始,最后融合,就像一个心理咨询的过程

陈清扬和王二睡象征着自我与客体合二为一。

陈清扬让王二把破鞋拿回来。

陈清扬索性装成破鞋,跟王二睡了。

陈清扬发现王二并没有真正把她当成破鞋,他接受了她的一切。可王二这个混蛋,他却没有意识到,说不定陈清扬爱上了她,甚至还把陈清扬当成了睡友。

陈清扬已经能明白,别人说她是破鞋,并不代表她就是。但她不必向所有物体证明她不是。当陈清扬受到批评时,她能够让大家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就像明星与媒体合作一样。

多年后王二和她在酒店重逢,两人聊起了往事。我们这里说的不是破鞋的问题,而是陈清扬想知道王二是否曾经爱过她。

这时的他们已经成熟了,成熟到足以面对这个世界的虚伪,但我们不会因为别人虚伪而刻意表现出自己的“不虚伪”,好像我们比别人高人一等。

面对王二无法表达爱意,陈清扬内心深处知道,她已经不再是原来的自己了。她不会努力去证明自己是不是破鞋,就像她不再纠结王二爱不爱他一样。

分开后,他们就再也没有见过面。

事实上,大多数人都希望过上清净的生活,但这太难了。每个家庭都有难念的经。那些经是私人的,属于亲密的爱人,不属于任何其他人。

真正的演员可以在镜头前表演,然后转身重新找到真实的自己。这是最舒服的状态,什么都不满足。

正如哈佛医学院精神科医生丹尼尔西格尔所说,“一个人内心的痛苦往往在于他如何‘看待’过去,而不是过去是什么样子。”

结论:自由意味着学会与自己和解

我觉得这本书的主角比陈清扬的作用更大,因为她让读者在故事中看到了她的成长,以及她如何从一个灵性少女变成一个精神饱满的淑女。

他从幻灭、自辱的叛逆期,变成了一个与王二平起平坐、放下幻想的爱情、放弃遗憾和悔恨的完整灵魂。

我喜欢这本书,可能是因为我还在这三个阶段中徘徊和挣扎。

当我迷茫、疲惫的时候,我就会拿出这本书,阅读里面的章节,就像在听王小波的说教一样。

于是我又有了方向。

关于作者高浩荣后是哲学与教育学博士生,台湾哲学辅导协会监事,着有《灵魂驯服者》等十多本著作。现居上海,专业从事咨询和写作。

今天的讨论

说说你读完《黄金时代》后的感想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52637.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