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理想点亮人生有感 人生的精彩全靠理想点缀
读完《理想点亮人生》这本书后,我被书中提到的观点深深触动:“要理想,不要幻想”。理想是对未来和美好前景的向往和憧憬。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人生的辉煌,都是由理想点缀的。人生就是一个立足现实不断追求各种理想的过程。然而,理想并非毫无根据、不切实际的幻想。
理想是有计划的行动的意识形态概念。乌托邦也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想象,但缺乏客观依据,是脱离现实的主观猜想。有的人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但他们只把这些想法留在心里、脑子里,却没有为实现这个“志向”而努力奋斗。那么,最初的理想就会变成乌托邦。我读过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读书人,一个叫管宁,一个叫华歆。起初,他们都有远大的理想。他们整天形影不离,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在同一张床上看书。有一天,他们正在一起学习,突然外面响起了鼓声。于是管宁和华歆起身,走到窗前想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原来是一位达官贵人坐着车路过。车子装饰得很漂亮,看上去富贵又威武,还有一大队穿着制服的随从看守着车子。管宁对此很不满意,便拿起书认真地看了起来。然而,华歆完全被那种嚣张、奢华的排场所吸引。他想着将来成为大官,坐上豪车,享受一切荣华富贵。他已经没有了学习的心思。他整天无所事事,才华也荡然无存。原来的理想如今变成了幻想,管宁最终与他断绝了关系。
人即使半途而废,也是有理想的,但理想并不是固定的。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不仅能想到,还能坚持下去,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有些人突然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但他们却可以继续为之努力,甚至永不放弃。那么它可能会成为一个可以实现的理想。例如,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认真总结了前人的失败经验。经过五万次实验和无数次失败后,他并没有灰心,最终用棉纱制成了木炭丝。灯泡封装在玻璃灯泡中,使用寿命为四十五小时。后来,爱迪生将碳化的竹丝放入玻璃灯泡中。通电后,竹丝灯泡实际上连续点亮了1200小时。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使用灯泡历史的正式开始。所以,只要有心动,有行动,梦想就会变成可以实现的理想。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最好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最需要理想的时代。作为一个现代中国人,我感到幸福。非洲还有多少难民在挨饿,中东还有多少人在遭受战乱,但我们可以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然而,有的中学生不懂得珍惜,缺乏理想,生活迷茫。他们沉迷网络,抽烟喝酒,敲诈低年级学生。我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报道:一名中学生厌倦了学习,整天在外面闲逛,不愿意回家。然而,抽烟、上网、喝酒、吃饭都是要钱的,但钱从哪里来呢?起初,只是借钱。然后是偷,然后是明目张胆的索要,最后是抢劫,最后到了不归路。我们中间还有很多人的个人理想表现出重个人轻社会、重近期轻长远的倾向。我们要把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辐射出自己的光和热,为建设繁荣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这样的理想生活才会有更大的意义和价值。有理想的人,决不能轻易放弃。理想只有与困难作斗争才能实现,否则就只是幻想。
朋友们,努力吧,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54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