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香流韵,秋水伊人
作者:高俊森
——浅析赖世娟诗集《流韵秋》
自从收到诗友赖诗娟赠送的诗集《流韵秋》后,我常常把我的一首诗《两棵红枫》和她的诗集混淆了。虽然这是连两个人都无法达成一致的事情,但在我心里,总感觉就像庄生笑的蝴蝶梦一样奇怪。我不知道我的诗《两片红枫》是她的诗集《流韵成秋》。或者她的诗集《流韵造秋》和我的诗《两棵红枫树》。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收到诗集已经快一年了。我一直说读完后会写一些感想,但还没有开始写。
关于诗,我常常想,它应该是属于女性的专利产品,属于那些温柔优雅的女性,比如小家碧玉或者大家的名媛。男人为女人写诗,就像男人手里的每一束玫瑰花都是为女人精心准备的一样。
《流韵造秋》,这部诗集充满了秋天的芬芳与宁静。一一站在夕阳的风中,聆听河对岸悠扬的笛声,奏响心中的情歌,等待心上人慢慢出现在水的对岸。轻轻地来……
赖世娟,笔名秋一,网名子一、子一木月,广西北海合浦人。当打开她的诗集时,感觉就像闻着诗河上飘过的晨风。就像春天喝一杯上等龙井茶,滋补心肺,提神醒脑。
《桃花追水》第一卷收录的诗词,都是关于爱情的。爱情,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永恒的话题。 “时间一点一滴的进入/我们相遇的日子。也许/我们可以一秒凝固思绪/放下恩怨/心,但我们已经敞开/等待春风化雨”(《或许”)。赖世娟,女诗人。女诗人不仅拥有所有女性一样的温柔细腻的内心,而且还拥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善于诗意的心,尤其是那些不同于普通女性的人。爱的发现更加微妙。读她的每一首情诗,我们的呼吸都是温柔的,充满声音、情感、语气、味道。而且她的情诗非常温柔,就像秋天山坡上的阳光,温暖、宜人、有礼貌。 “你不会再用湿润的声音呼唤我的名字。不,你会用温柔的眼神打开我的睡梦。/不,你会用我痛苦的呼唤叫醒我。我只是一朵花。/没人开的桃花眼看着就要枯萎了”(“今夜,我将带着遗憾绽放出一棵桃花树”)。爱情虽然是美好的,但很多时候,爱情在人身上却显得那么忧郁、痛苦,甚至让人心碎。自古以来,“情”字是最难把握、最难理解的。爱一个人,可以爱得死去活来;当你恨一个人的时候,你可以恨得粉碎。在赖世娟的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她的爱情也有悲伤和痛苦。然而,她独自一人承受了悲伤和痛苦。虽然她所爱的人不再爱她,给她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但她仍然用一颗善良、柔软、坚强的心去爱、安慰对方。理解对方,让你的真诚打动对方,让对方回心转意。 “你把爱刻在我的骨头里,一划一划/在我心里,一滴一滴注入温暖/甚至将我的柔软轻轻握在手心里/捻转一朵花的爱”(《今夜,一棵树》)当一个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静静地思念心中的爱人时,可以说,思念的人和被思念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两个人。想你这句话也成为了世界上最美的诗句和最美的音乐,“每一朵花/涉过深秋/把想你想成/每天必须做的事/小花,小花,开成花。”“我的呼吸”。“眉间植入一份关怀/将诗句埋入田野/用文字丛生草丛/读遍我的万水千山,等你来剪他们。”“你是我生命中最美的诗句”。
赖诗娟的情诗虽然温柔美丽,但她的爱情却格外小心、稳重、矜持。然而,当一个人进入爱情的深度,并且爱情浓烈的时候,脸上的甜蜜,嘴里的呻吟,或多或少都会呈现出红润的样子,与以往的羞涩不同。淑女型,很不一样。 “万千海浪淹没了世界的喧嚣/噪音。昨晚的心情/醒来,懒得打扮的眼睛。” “黯淡的双眸被压碎,离去的身影/住了一夜失眠的城市呼唤着/爱的潮水。” “潮水涌入/急速形成。敲响爱的声音/湿润的风,涂抹久旱的文字/一束与爱有关的/沙粒,击中黄昏。” “踏一脉月光/满袖起舞。只等孵化/密道直通你的心跳”(《爱如潮水》。赖诗娟的《爱如潮水》,大多是她的爱情诗中有很大的不同,虽然这首诗依然保持了她一贯的优美、细腻、温柔的风格,但是当我们对比她以前的诗时,我们会发现这首诗中的诗人在表达上豪放、豪放,要雄浑有力得多。如果我们不看别的,只看诗名“爱如潮水”这四个字,我们自然会想到这首诗的魅力。这里,我并不是刻意试图去表现这首诗的魅力所在。研究或者解释诗人,我想说的是,这是一种很正常的表现,它会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也一定会发生,但诗人的情感比常人丰富。赖世娟的这首诗对比她的其他诗作,我想起了宋代著名的婉约女诗人李清照,以及她所有婉约诗中独树一帜的大胆的婉约诗派《傲渔翁》。
关于爱情,金元文学家元好问在他的《墨鱼儿艳秋词》中有一句名言:问世间情为何物,可以直接教你生死是否会在一起。恩格斯也有一句经典名言:最高贵、最强烈、最个人化的痛苦是爱情的痛苦。在赖世娟的诗中,我们也随处可见这些与爱情有关的令人心碎的句子。 “守候的荷花已经渗透了无数个日子/排列整齐的故事已经拉开序幕/面向远方,流淌着温柔的思念/探身,搅动过往的风/钓鱼,熟悉的气味/我们的爱,只是一阵风”( 《莲花的羞涩》)。一句好话“我们的爱情不过是风的距离”,把我们带入了《诗经》中的爱情。 “雨一直下着,朝着同一个方向/家。但我找不到/家的方向。” “你可以找到一个可靠的人为自己种下种子,但我到哪里才能找到一个可靠的人来为自己种下一生呢?” (《雨一直下》)。虽然我们在这首悲伤而痛苦的诗中看不到诗人的模样,但诗人的悲伤和痛苦却仿佛在我们的心中侵入、翻腾、蔓延,这与恩格斯的话是一致的。关于爱情的一句名言。
除了写爱情诗,赖世娟的亲情、友情等诗也像爱情诗一样优美、真挚、温柔、感人、催人泪下。我们来看看她写给母亲的诗:“你抛开生活的忧虑/独自收割小麦,填满饥饿的粮仓/送女儿遨游知识的海洋/独自守望村口/你的眼睛流连忘返,拉长”(《那缕蓝丝》)让白发——写给母亲))。这是一幅非常感人又催人泪下的画面。诗人眼里含着泪水和痛苦,在夜光照射下的稿纸上一笔一笔地画出了母亲的肖像,栩栩如生,小而大,还有那双深凹的眼睛。他用眼神和颤抖的身体,站在黄昏的村口,看着女儿回家的最后期限,让人跟着诗句落泪。读完诗人对母亲的爱,我们再读一首写给孩子的诗:“记住一个字/你是大海,我是你的水滴/一分一秒,在你的手掌里/过滤沙子。聚集。移动/我心中的潮水震出了波浪。” (《写给孩子们的心——》)。一个孩子有一个会写诗的妈妈是多么幸运。你看,这位母亲是多么的宽容、善良、通情达理、体贴入微。孩子永远是妈妈心里的一块肉。不管他/她多么调皮,多么不听话,不管他/她走多远,飞得多高,在母亲心里,他/她永远是个孩子。他是他最疼爱的孩子。懂得包容他(她),包容他(她),用正确温暖的爱教育他(她),让他(她)茁壮成长,长成参天大树。母爱是最伟大、最无价的。我为我的孩子能有一个会写诗的妈妈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怀旧之情,就像一瓶深埋在地窖里的陈酒,潜伏在诗人的心中。陈年越久,其香气就越醇厚。虽然诗人离开家乡的时间不长,但每次离开时,诗人都会被异乡的梦所萦绕:“我湿润的眼眸,附着一缕轻雾/徘徊在你美丽的头顶,好久/被你牵着/故乡啊,你渴望的眼神/你摇动了我心中的风景”(《归乡》)。 “北部湾之滨,大海/生活着低语。鱼虾拥抱着众多姓氏/鸥,满眼翠绿,翱翔成/幸福……”“九月,脱衣/贫言之乡/默默收获” /稻香,游鱼,笑声……”(《不善言辞的故乡》)。游子们对故乡深深的、浅浅的、深深的热爱和向往,是那么的令人感动。读着读着,眼前熟悉的画面让彷徨在异乡的我们怀念家乡,怀念乡音。月亮、老家、童年、玩伴、父母……想着想着我就流下了眼泪。
在赖世娟的这本诗集中,爱情诗《桃花追水》并不算最精华的诗集。重要的是她的最后一本诗集《散文诗》。两年前,当我在网站担任编辑时,我审阅了她的一些散文诗。我曾半开玩笑半认真地给她留言:秋仪女士(赖世娟)是当今中国最好的散文诗人。现在,我仍然说,她的散文诗确实比她的现代诗更好。无论是语言、结构、意义塑造,还是情感填充,都非常准确,尤其是她的语言之美。很少有诗人能与《芦苇,吞思》、《一池荷香,千年相会》、《晚钓》、《蹇家苍苍》相媲美。我们不看诗的内容,只看诗的标题。醉倒在《诗经》河堤上。而《以爱之名》是她所有散文诗中最精彩的篇章,文笔十分飘逸,韵味高雅。在网上发表时,我建议她坚持写一百章,形成一部大型散文爱情史诗。她也同意了,不过这里只收录了前六章。不知道她是否坚持要写。我希望是的,她能完成它。如果完成的话,我想一定会在当代诗坛引起不小的轰动。
读赖世娟的诗,给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文字优美、韵味芬芳、形象飘逸、情感饱满。读着读着,我陶醉了,忘记了时间。最重要的是,她的诗的美并不是那种华丽的美。她的诗就像《诗经》里走出来的小淑女一样美丽。她不施脂粉,碧水流月,荷韵芬芳。那种看一眼就得回头看,又回头看,甚至日夜思念又回头看的感觉。
当然,话虽如此,并不意味着她的诗就优美无瑕。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每件作品都有其不完美的地方。赖世娟的诗歌也不例外。从写作技巧上来说,她的诗显得比较狭隘、轻浮。他们总是停留在简单风景的描写上,很少深入土壤或果实去探索宇宙和人类思维的奥秘。并且,在诗意表达方面,虽然达到了意象,但思维深度仍需提高。此外,连字和句子碎片化仍然略有欠缺。对于一些诗歌,我们根据诗人的连字停顿和句子碎片朗读。发音有点困难。显然,作为一首诗,尤其是一首现代诗,它会大大降低诗的意境,从而影响读者的感官美感。我相信赖世娟一定意识到了这一点,因为在她后来的作品中,我看到她的连词和连句有了很大的进步。
终身学习。诗歌是所有文学体裁中要求最高、最难写的。对于一个真正的诗人来说,长期在这条路上跋涉不仅是困难的,而且是非常痛苦的。然而,只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前方的大海一定会很蓝,春天的花朵一定会盛开。最近,很多诗友都评价我的诗质量。我真诚地回答说,最美的诗是诗人用最苦的心写出来的。大多数诗人,无论他们的诗多么优美、多么浪漫,往往都是现实生活中最孤独、最忧郁的。
流韵带来秋天,如枫叶般优雅,如佳人般娴静。一杯绿茶,坐在时光的秋日里,享受着一页又一页的诗香,我仿佛听见古诗经的河里轻轻飘来的诗人的歌声:青青的种子,萦绕在心间。
2014年3月11-13日广州白云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54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