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800字

论语读后感800字(1)

世界上的真理永远是最简单的,就像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就像春天播种,秋天收获一样。 【论语】我告诉你的永远是最简单的,但却激活了你内心深处的良知。

2500多年前,孔子的教诲和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被他的学生记录在碎片中。这些记录主要是课堂笔记,由他的学生整理,后来记录为《论语》。

我们可能会觉得《论语》似乎没有一个非常严格的逻辑。很多都是以事实说话,长篇大论的内容很少。几乎每个引文都很短。其实,沉默也是一种教育。

我们都说孔子是圣人,圣人就是他所生活的土地上最有作为、最有人格魅力的人。圣空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种在地球上生存的信念。像他这样的人一定是从我们的生活中自然生长出来的,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与西方不同,中国哲学系崇尚一种庄严、理性、诚实的美。 《论语》中的孔子形象就是这种审美理想的体现。

孔子的形象体现了他内心所传递的饱和力量。只有天地能量凝聚在人的心中,才会有如此强大的力量。这是一种力量。如果我们学会提取并创造这种力量,我们就能获得孔子之心。我们看到孔子的态度很平和,但内心却很严肃。因为有一种力量——信仰的力量。孔子是一个非常虔诚的人。

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曾说,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古人对《论语》是十分尊重和推崇的。

孔子说:“天怎么说?运转多久,万物就产生了?天怎么说?” (【论语】一阳一火)孔子对学生说:“看,天在上,寂静无声。 四时轮转,万物生长,天要说话吗?” 《论语》最终传达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朴素而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子就是这样影响他的弟子的。

众所周知,儒家学说的核心和最本质,除了“恕”字之外,还有一个“仁”字。

孔子的学生樊迟曾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只回答了两个字:“一人爱一人”。爱别人就叫仁。樊迟又问什么是智慧?孔子曰:“知人”。理解别人就是智慧。

关心他人是仁,理解他人是智慧。就是这么简单。

《论语》的真正意义是告诉每个人如何过上心灵所需要的幸福生活。

路不远,让我们在先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

论语读后感800字(二)

孔子提倡仁爱。

“爱一个人”就是尊重和爱护所有人,把人当作平等的人,即“出门如见贵客,出门如见贵客”。出则如受大祭”([颜渊]),“敬居,侍奉恭敬,忠于人”([子路])。

“仁”字在古代就出现了,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亲密、友好的关系。孔子继承了仁的基本内涵并作出了重要发展。他明确指出,仁的基本精神是爱。 “樊迟问仁,孔子曰:‘一爱一。’”

例如,当马厩着火时,孔子从朝廷回来问:“有人受伤吗?”别问马,但孔子的仁爱、基督教的博爱、墨家的博爱,是有区别的,并不是没有区别的。爱,无论远近,都是平等的,但有差别的爱,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亲亲、敬亲是西周父系社会的原则,其本质是礼,是血缘法、道德法和阶级法的综合统一。恪守仁爱,更要遵守礼节。

孔子的仁思想本质上包含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血缘关系和阶级关系。仁学包含人格平等、尊严等道德内容,这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命题中得到了明确的体现。他不仅认识到人是目的,而且认识到人在道德上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道德尊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君子小人之分。这与当代社会的人权思想有共通之处。孔子对子夏说:“你是君子,是儒家,但不是小人。”他是从道德实践的角度说的,而不是从地位或职业的角度说的。

孔子也要求统治者做人要正直,“政必正,人正直,谁敢不义?”

官员的道德水平是政治素质的决定性因素。 “为人正直,则不遵命而行;为人不正直,则不遵命”。

其次,选拔官员要以道德标准为依据。孔子认为,有德之人高于无德之人,则民信服;无德之人,则民信服。不道德的人的地位高于有道德的人,人民就会心服口服。老百姓不满意。第三,他主张提倡启蒙运动,反对统治者的杀人政策。 “子欲善,则民善。君子之德,小人之德,皆为草风所摧。”

意思是说,官员的一言一行,影响着百姓,就像草随风而动。这就需要统治者发挥教化、引导天下向善的作用。 “爱一个人”在政治上的表现是“慷慨施与民,济众济民”,采取符合民情的廉价措施,促进生产,使人民富裕起来。

孔子对饮食也很挑剔。

如果颜色难看,就不要吃;如果有异味,请勿食用;如果没有煮熟,就不要吃;反季节就不要吃;如果切得不好,就不要吃;如果没有合适的酱汁,就不要吃。我想现在最挑剔的孩子恐怕也只有他的三分之一吧!

读完《论语》后,我不仅对孔子的敬佩之情进一步加深,而且产生了更大的亲近感。孔子并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圣人”,他也是一个有优点也有缺点的普通人。他似乎跳出了纸面,成为了我的好朋友。

论语读后感800字(周三)

画外音:老师,如果一个人穷而不谄媚;如果一个人富有但不骄傲,你会怎么想?

嗯,没关系,但是最高的境界就是一个人能够安于贫穷,并在其中感到快乐。

他的学生子贡曾经问过他。子贡曰:贫而不谄,富而不骄,如何?如果一个人贫穷而不谄媚;如果一个人富有但不骄傲,你会怎么想?我一直说这样很好,老师很宽容。孔子说:“是啊,老师说的可以,但是还有更高的境界。”老师说:无贫者乐,有富者喜礼。 (www.sbkk8.com) 老师说:一个人的最高境界就是安于贫贱,不但不阿谀奉承、不向别人求助,而且也不抱怨。他心中有一股清明的喜悦,至今仍无法剥夺他的生命。大家想一想,一个在贫困中的人还能有尊严地生活,拥有自己的幸福,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情。其实,这是说陶渊明这样的隐士。

画外音:孔子教导学生要安居乐业。然而,现代社会的竞争是如此激烈。每个人都在努力发展自己的事业。收入的多少似乎是一个人成功的标志。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生活已成为现代人的重要因素。眼神里有相当多的不上进,那么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我们应该如何表现呢?有没有一种简单的行为方式可以在我们的现代社会中发挥作用?事实上,孔子的学生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过类似的问题。他们希望有一个词可以用一辈子。这个词是什么?孔子是如何回答的呢?

这是孔子在与学生交流时说的。学生们坚持向他提出尖锐的问题。子贡,这个子贡总是刁难他的老师,说:老师,你告诉我,这辈子告诉我一句话,我就受益一生。问他老师怎么说:有一句话是可以贯彻一生的。告诉我一句话,让我一生坚持。你所说的教育,可以精简为一句话,老师也可以说。老师很宽容,用商量的语气说道:“对不起,是原谅。”他说,如果有这样一个词,那就是“宽恕”这个词。然后老师又加了八个字来解释“宽恕”这个词。我说这八个字大家都知道。事实上,这就是圣人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什么是忠恕,什么是宽容,就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就不要强迫别人去做。你做一辈子就够了。这样的经历,足够你受用一生了。这是老师对学生们说的。那么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意味着什么呢?有时候学几个字就够你受用一生了,所以真正的圣人不会要求你背《千字文》。只有记住这么多单词才能理解。记住,有时候一句话就足够了,只要多一点宽容。因此,他的学生曾子也曾说过:子之道只是夫,忠恕已无。当谈到我老师的生活时,真正的原则是忠诚和宽恕。就这么简单,但宽容有时却很困难。在我们的社会里,有很多事情已经过去了,但你仍然无法克服它们。我们每一次精神上的困难,有多少都是自我折磨,多少时候,我们在一件事情过去之后,还不断地回想,感觉这件事情深深地伤害了我,然后我又不断地咀嚼自己。一次又一次受到伤害,我总是在想,怎样才能原谅他说出如此可恨的话。每天早上醒来时我只想着复仇。

其实,当你一再思考这种痛苦时,你就被折磨得太深了。佛教中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有一个小和尚和一个老和尚下山化缘。走到河边,小和尚刚刚入道,一切都恭敬的看着自己的师父。当他看到一个女孩想要过河时,他的主人走过去问她:“女孩,你在做什么?”如果你想过河,就到这里来,我送你过去。我会载你过去。小和尚目瞪口呆地看着,被过去之后就被放下了。少女谢过老和尚,师父便领着他继续前行。小和尚不敢问,就问我师父为何如此。他一直走啊走啊,走了20英里。他感到太窒息和惊慌,最后问道:“师父,我们是和尚,你怎么能背着它?”女孩正在过河。他的主人平静地告诉他:你看,我背着她过了河,把她放下了,你却背着她走了二十里,还没放下。这个道理其实和孔子教我们的一样,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如果你多一些宽容,其实会给自己留下一片汪洋大海和一片天空。是不是我心里有什么东西放不下,所以才告诉仁者不用担心?意思是说,如果你的心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会变小。就像我们客观生活中,如果一个人遇到职业变动、婚姻变动、朋友背叛你、朋友离开,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这些事情,无论他对你来说是大事还是小事,这不客观。标准。这就像说一寸长的割伤是大伤还是小伤一样。如果是一个漂亮的小女孩,那绝对是一个不小的伤害。她能邪恶一个星期,一直疼着吃药看着;如果是一个粗鲁、马虎的家伙,在踢球时不小心弄坏了,他可能从受伤到康复都不知道。这只是一个伤口。所以其实我们内心到底是一个娇弱的小姑娘,还是一个粗犷邋遢的小伙子,就看我们的修养了。可以做到。这就是孔子的意思。他告诉你你能做到。无非就是不要强迫别人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多做让自己开心的事情。在这个社会上能够更多地帮助别人。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81989.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