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历史读后感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1)
其实我之前对这本书了解不多。我只知道作者黄仁宇先生有着非凡的经历。我想了解中国历史,所以我很想读这本书。刚开始读的时候,我确实觉得它有点宽泛,没有抓住重点。但幸运的是,坚持就是胜利。花了一段时间。继续读下去会有不一样的感觉:非常清新、爽快。我第一次感受到了阅读历史的乐趣。
作者以广阔的视野和独特的见解剖析了中国历史。这被称为“伟大的中国历史”,因为中国在过去的150年里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革命,从一个闭关锁国的中世纪国家转变为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影响了13亿人口。思想信仰、婚姻教育、衣食住行等。本书从技术角度分析中国历史的进程,而不是从道德角度回顾历史。它重点关注现代经济体系如何为传统社会所无法接受,以及哪些机遇使其在中国土地上立足。
黄仁宇老师的历史眼光无疑值得敬佩。在这本书中,他根据地理条件来发展历史,这与传统的历史写作方法尤为不同。他以宏观的视角呈现历史事件,全面梳理读者的视野,跨越数千年。尤其是在本书的一开始,作者就从中国历史的发源地出发来推动和引导全书,而不是像人们一贯所认识的那样以年代来划分。这让人们了解地理周围的历史场景,对历史的演变有更具体的认识。并且概念清晰。
首先应该说作者非常专业。黄仁宇老师的这本书,在短短二十万多字的篇幅里,勾画出了整个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确实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去做出选择。然而,他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述很简短或没有详细描述,并没有显示出他的伟大历史的特征。大历史之所以是“大”历史,是因为作者改变了以往中国历史学家的写作过程。他不以史料的积累作为写作的目的,也不以描述单一历史事件作为写作的主要目的。焦点,更不用说为接近作者时代的历史事件喝彩了。他用全新的方式从长期社会、经济、金融、社会思想、官僚体制、地理环境等多个角度观察中国历史的脉搏。历史画卷为我们描绘了历代的大政治、大金融、大文化、大军事、大法令,这些都是我们历代兴衰的根本原因。对于作品的目的,作者首先确立了一个总体意图,并运用归纳的方法,对已有的史料进行高度压缩,形成一个简洁、连贯的纲领。在文中,他还加入了很多与欧美历史的比较,然后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可见,这种大历史的书写方式注重勾勒历史的宏观脉络,注重对历史本身状态的描述,在区域历史的相互比较中凸显其历史特征。因此,我们不需要把历史当作治国理政的一般指南,也不需要把历史当作宣扬某些道德观念的工具。跳出历史价值的漩涡,满足当今人们对历史的好奇心。同时,也可以给我们更多的教训。
其次,作者很有趣。他为什么有趣?因为这本书里有很多非常生动的比喻。比如,他认为明朝是内向的;整个中国古代历史就像一个完整的农业文明;而16世纪末的中国就像是一件玉饰,表面光鲜亮丽,内里却极其脆弱。复杂的社会现实在他说完之后就变得清晰简单了。
第三,作者相当理性。他没有陷入陈词滥调的陷阱,保持着独立思考。综合历史评价来看,显得更有创新性和洞察力。他认为国家的法律和纪律是基础。如果法律和纪律被削弱,就会出现混乱。因此,在他写的大历史中,他不是在讲故事,而是将政治经济学知识穿插在文本中进行深入分析,可以为我们治国理政提供参考。历史在不断前进,但动乱、分裂乃至亡国的原因却往往是相同的。这些原则也适用于当今的企业管理。企业要想生存,必须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不能混乱;规章制度的健全性及其执行的质量,关系到企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能否保持发展中的竞争优势。重要的。
【中国大历史】依然保持黄仁宇老师一贯的“大历史”观;从小处看大道理,从社会经济长远格局中观察历史脉搏;比较中西,揭示中国历史上的特殊问题;重点关注人物与现状的互动、观念与制度的差距、行政技术与经济组织的冲突、上层结构与下层结构的分离与合并。读了黄仁宇老师的书,我又受到了一次历史教育。他的书和我以前课本上学到的不一样。这是非常有益的。他不会用狭隘的民族心态来看待中国历史上的一切。相反,我们会在一个巨大的历史背景下讨论中国的历史,或者从西方的角度来评价它。作者一直在西方研究我们自己,所以他能够用更接近西方的方式和视角来思考我们自己的问题。这或许就是本书与传统历史书不同的原因。
这种方法对于我们读者来说是新颖的,当然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很大关系。作者早年在南开求学,后加入“国民军”去缅甸作战。抗战胜利后,参加东北短期短期作战。南北战争期间,他在美国陆军参谋学院学习,最终选择了自己一生的职业:历史。作为特定历史情境中的历史学家,我们面对的终究不是冰冷的科学模型,而是持续书写着某种历史主题的现实生活。他直接触动我们的神经,连接我们的血肉。因此,黄仁宇老师的著作不仅具有浓郁的传统气息,而且还散发着很多西方气息。除了学习历史知识之外,黄仁宇先生从另一个角度解读历史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深入细致的研究方法也值得我们学习。
历史并非偶然。每一次历史转折的背后都是政治、社会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历史需要客观的评价,这对于历史学家来说尤其困难,因为作者在叙述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加入自己的主观成分,但当你读完这本书后,你会有一种奇怪的感觉。生动形象,打破了以往教科书式的罗列,再次向我们展示了历史,对于今天的现实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与今天相比,当代的许多重大事件从宏观历史的角度来看都显得微不足道。如果你开阔眼界,历史上经历过的许多事情在今天仍然存在或发生。特别是中国人民的政治和官僚制度仍然存在,这是古往今来令人惊讶的。
《中国大历史》的成功之处在于,作者将专业的历史知识写成了一本有趣的读物,同时又蕴含着历史的厚重感和深刻的历史反思。我们特别钦佩这本书对当今社会的预测的实现。这也达到了历史最根本的目的:以史为鉴。 【中国历史】对我的影响还体现在另一个方面。王朝的兴衰就像生命的轮回。如果把自己置身于“人生大历史”中去审视,最大的收获就是了解了历史的洪流。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生命都极其渺小,生命中的诸多纷扰、片刻的痛苦、偶尔的得失又算得了什么?也许我们可以用更加宽容的态度面对生活,微笑着看待生活。人死后是否应该留下一些东西,就像历史上某个王朝的痕迹一样?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二)
我很喜欢读黄仁宇先生的书。他是历史学家,但他写的书和一般的历史书不一样。他们有不同的观点,语言也很有趣。读完后,你会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写。
《中华大史》共二十一回,从中华民族的开国之初算起。当然,由于历史记载的不完善,仅对秦以前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秦代以后,写得更加详细。黄老师唐、宋、元、明、清各朝都画了一张领土图。元朝领土面积最大,但元朝历史最短,只有90年。元朝的历史很短。首先,蒙古族人口太少,文化水平低下。其次,他们没有很好地融入汉族。 (www.sbkk8.com) 他们更喜欢武力。当他们征服了如此广阔的领土、国家时,却没有能力治理好它。由此可见,管理一个国家并不容易。
汉朝被作者称为“第一帝国”。这个王朝受到中国文人的高度赞扬,因为它是历史上第一个由平民创造的成就。汉武帝继承了汉高祖以来数十年休养生息所积累的国家资源。对内,他“罢黜百家,尊儒”,奠定了中央集权官僚机构运行的理论和方法。对外,他连年出兵征讨匈奴。四子孙的发展,使汉朝的威望远播,国力达到顶峰。时事造就英雄。汉武帝之所以能够名扬华夏,首先是因为他的前辈留下了丰厚的财富,其次是因为他15岁即位,活了54岁。他执政时间长,他的想法能够很好的执行。但公元前87年他去世时,他的匈奴战争给国库造成了巨大损失,这是西汉王朝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大历史读后感(周三)
【中国历史】黄仁宇老师对中国历史进行了极其简洁的总结。我读后的总体感受是:我很喜欢读他的文字。当然,你可以在他的书中读到他对一些历史事件的看法。虽然有点偏颇,加上个人观点,但是很准确。同时我觉得他看的更透彻,扫清了阻挡历史的阴霾和迷雾,所以看起来还是挺有趣的。
【中国伟大历史】笔记
读完《中国伟大历史》这本书,我认为有以下三个主线:
首先,作者表示,黄土带是中国历史的源头,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针对这一点,作者提到,几千年来,中国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而黄土带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源头,可见黄土带的重要性。而且西安还是十一朝古都,为黄土王朝增添了不少功绩。同时,黄河流域的治理问题也影响着中央集权的出现,因为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时,适合当前发展的上层建筑就会呼之欲出。此外,黄土地区的气候造成了农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强大的中央系统。这一切都体现了黄土地区作为客观条件对我国历史产生的影响。在作者的描述中,中国历史的产生、发展、辉煌,都离不开黄土带这个中国历史发展的源头。其实仔细想想,西安的角色一直保留到了今天。了解中国历史的人一定对西安不陌生。甚至中国文化在西安也有很多表现。也可见在西安兴起的周朝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了在东方发展起来的商朝。因此,西安这一地区注定会在历史上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次,笔者认为儒家思想对历史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对中央集权有很大的影响。首先,笔者认为孟子的思想更加成熟,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更有帮助。孟子的思想对于秦国的发展和巩固有很大的客观条件。他认为君主是必要的,并且应该有等级制度。后来汉武帝尊崇儒家思想,也采取严厉的刑法来维持民间秩序。因此,汉代的政治文明是多种思想的综合体。总的来说,书中提到的儒家思想可以说是历史发展的风向标,对中国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我承认这一点,但同时我个人也有几个不同的看法;我认为儒家重视农抑商的观点值得思考。几千年后,我们远远落后于西方商业的发展,这就凸显了其思维的缺陷。但在当时来说,确实是先进的。另外,我不太理解书中提到的儒家思想。它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却没有得到推广。确实很难理解。难道中国人思想的保守性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吗?确实,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最辉煌的部分之一。论语、孟子为一代代中国人所研究,“仁”、“仁”历来为人们所崇尚。
另外,它还是中国中央集权的发展史。清朝首先形成了中央集权制度,并没有等到社会多元化。中央集权没有国家的标志,远不如西方的法制化。西方更加民主和自然。我认为,中央集权是推动历史发展到今天的主要力量。
通过写这本书,我从一个新的角度了解了中国的历史,非常感人。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92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