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们仨》有感1500字
让奉献成为一种信念
—— 读《我们三个人》的感想
这是一个人心浮躁的时代。这是一个名利双收的时代。这个时代发展得太快了。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轻装上阵”,扔掉了所有应有的坚持。后脑勺。从什么时候开始,物质欲望充斥了这个世界?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只注重名利了?南凡的《马克思之墓》里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这个世界一定出了问题。现在我也想问一下,这个世界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让人越来越迷恋名利。然而,对名利的追求无疑成为对人们职业精神的最大挑战。名利不放下,又如何能够奉献呢?
20年5月25日,“最贤妻、最才女”杨绛老师去世。这位百岁老人用一生诠释了“无欲无求,独能写出伟大的文字”这句话。但时至今日,还有多少人还拥有这种不求名利、只为写作而写作的职业精神呢?
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但我想《我们三个人》这本书最让我感动的就是这个学者家族的专业精神。记得有一次,文化女超人于丹北大学被噎住,在网络上引起轰动。很多人指责她将作品商业化,换汤不换药。作为作家,杨绛老师从不开作品交流会,只是默默关注世界,默默创作文学;而于丹则被金钱和名誉的海洋所吞噬,逐渐沦为商业的附庸。最终,杨绛老师成为了受人尊敬的文学大师,而于丹却被革职了。是什么让他们有着相同的起点,却逐渐走上不同的道路,最终拥有不同的结局?在我看来,无非就是一个“奉献”二字。 《我们三个人》中有一句话:“如果他没有名气,我们会多么安静。”对于钱钟书、季羡林、莫言等作家来说,名利从来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他关心的只是是否有一个合适的环境让他安静地写作。他享受写作的过程,但从来不想通过作品获得所谓的名利。这就是奉献。
然而,很多人却深陷名利的沼泽中无法自拔,失去了专心致志的心。
日益流行的真人秀节目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真人秀节目重在“真实”二字,节目组却千方百计地吸引眼球、提高收视率。就连《中国好声音》这个曾经被很多人视为实现梦想的舞台的选秀节目,也被频频曝出为了节目效果剪辑了很多音频,只让参赛者与公司签订合同的人升职等等,令人不寒而栗。怎么能全身心投入这样的“表演”呢?
也许有人认为,作家不敬业,好书就会少;导演不敬业,烂片就会更多;那么,如果政府不尽心尽责,那就真的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存亡的大问题了。我曾在网上看到一句话:“中国人一提到政府,就想到腐败;外国人一提到中国,就想到腐败。”这句话或许过于绝对,但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点。当今中国政府。就像网上一个笑话说的:“答应的人民公仆哪去了?怎么突然变成黄世仁了?”政府官员明明应该为人民服务,但他们却搞腐败,损害人民利益。从朱志刚到郑玉琢,人们有一种贪官永远不会被消灭的感觉。如果中国“走出去”有这样的形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又如何实现?有外国人评论说中国人腐败是因为怕穷,但在我看来,腐败的真正根源在于缺乏专业精神。如果所有政府官员都像周恩来、习近平一样具有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就不会有那么多腐败案件。政府只要努力,全社会都会效仿。有一天,当再次提到中华民族时,其他人会笑着点头说:“嗯,这是一个奉献的民族。”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真正实现。可以实现。
“奉献”二字不应该只是口头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应该是刻在每个人心里的信念。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应该对事业更加执着。净化我们被名利蒙蔽的心灵,做一个有奉献精神的中国人,建设一个有奉献精神的国家!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99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