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呼兰河传》读后感3000字

一本“改造人类灵魂”的书

“吃完晚饭,火云上来了,火光把孩子们的脸都红了,大白狗也红了……”

“我家里有一个大花园,这个花园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蚱蜢,什么都有……”

这两段话你是不是很熟悉?拿过小学毕业证的人都知道,这两段话出自三年级课本《火云》第二卷和五年级课本《爷爷的花园》第二卷。被语文课本捡起来一定是无可挑剔的!令人惊讶的是,这两篇文章是同一作者写的!而且出自同一本小说!这是萧红的《呼兰河传》。这本书值得一读。

萧红命运多舛,英年早逝。

肖红(1911—1942),原名张乃英,笔名殷殷等,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的一个地主家庭。 1927年考入哈尔滨东部特区第一女子中学。 1931年,为了反抗包办婚姻,他离家出走,开始了漂泊、漂泊的生活。 1934年随萧军到上海,得到鲁迅老师的帮助。 1935年底,中篇小说《生死场》出版,轰动文坛。抗战爆发后,辗转武汉、临汾、西安、重庆等地。 1940年1月赴香港,趁病完成《呼兰河传》的写作。可以说,萧红在多年漂泊之后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反思,促成了《呼兰河传》的写作。 1942年1月22日在香港病逝,享年31岁。萧红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极具才华的女作家,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女神”。

《呼兰河记》是萧红最受欢迎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现代文学“最美的收获”之一。作者1937年在武汉构思并开始写作,但世界动荡,他流离失所。直到1940年12月才在香港竣工。可惜作者还没看到样书就英年早逝了。 《呼兰河故事》自诞生以来,就成为中国现代最脍炙人口的文学名著之一。

茅盾说:“这是一首叙事诗,一幅色彩斑斓的民间画,一串悲伤的歌谣。

本书分为七章:

第一章描写了呼兰河城的概况,其中对东二道街大泥坑的描写尤为详细、生动。这个大泥坑是呼兰河城的标志,表现了人们对阻碍自己进步的事物习惯性的冷漠,以及维持现状、不求改变的寻妾心态。你看,文章中的一句话令人心碎:“穷人读了这篇文章,觉得活着比死了更好。”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假借大泥坑吃瘟疫猪肉的细节,这也暴露了人们的自欺欺人和性格弱点。

第二章讲述了呼兰河人的精神“盛大活动”:与神共舞、放河灯、唱野戏、参观4月18日皇后庙大会……这些活动都是“为鬼做的”,还有更多它凸显了人们的迷信、无知、缺乏现代知识和理性。

第三章描写“我”和爷爷在后花园度过的快乐时光。这是全书中最明亮、最温暖、写得最洒脱的一章,充满了童真、稚气,还有美妙的意境。也正是这一章表达了作者对深爱自己的祖父的深深怀念,以及对自己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的无限怀念。整部小说对这一章的态度是积极乐观的。

第四章概述了“我”家几位房客的生活,凸显了这些房客生活的艰辛和缺乏尊严。 “它们都像最低等的植物,只要很少的水、土壤、阳光,甚至没有阳光,它们就能生存。”作者从童年的感受出发,夸大了“我家荒凉”这一点。表达了对底层劳动者的深切关怀和同情。

第五章描写小媛媛儿媳妇的惨死,揭示了封建礼教和愚昧迷信习俗的力量。传统习俗已经变成了人们的“集体无意识”,深入骨髓,尤其是小团圆的婆婆媳妇。在那样的医疗环境和那样根深蒂固的封建迷信下,可以说,小团圆的儿媳妇不是被婆婆杀死的,而是被这个“无意识的杀人集团”杀死的。主人”(鲁迅语)。

第六章主要描写“我”家的长工二叔。这是一个可怜又可悲的老人,有点阿Q精神,突出表现在他的“精神胜法”和欺弱怕强的病态性格。这是他的人格长期压抑的结果,也是不正之风社会所造成的伤害。他多次被父亲打倒在地,他被注视着,他束手无策……

第七章讲述了农民风歪嘴子的故事。在一个人人都不友善、“只是笑话”的环境下,他用顽强的毅力撑起了一个家庭。妻子难产去世后,他仍然坚强地抚养两个孩子生存。作者对这个角色倾注了自己最美好的祝愿和祝福。

为什么这两个故事放在一起呢?一种是欺凌怕强,一种是坚忍、主动、顽强。

呼兰河小镇的生活是刻板而单调的。作者着重描写呼兰河城这个人物,意在表达她对这个小镇又爱又“恨”的复杂情感态度。有对呼兰河城里弥漫的历史惰性力量的批判,有人们的愚昧、麻木、自私、迷信、缺乏进取精神和变革意识,也有对后花园、爷爷、火烧云等故乡风光的怀念。其中,也有对风歪嘴子这样的人物的坚忍不拔、顽强生命力的肯定和赞扬。

《呼兰河记》与通常意义上的小说不同。它没有中心人物,也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作者非常注重对小镇风土人情的描写,对小镇居民的日常生活细节和生活场景的描写,以及具体氛围的渲染,就像一幅栩栩如生的风土人情画。在写人的时候,我们不会试图涵盖一切,而是注重描绘人的灵魂。作者的叙述舒缓平淡,带有浓浓的怀旧之情,又带着几分忧郁。可以说,萧红开创了介于小说、散文、诗歌之间的独特风格。

作者的语言朴素自然,流畅优美,明亮清新。

《呼兰河故事》值得一读。这是一本小学语文教师必读的书,也是一本应该推荐给学生的书,因为它是一本“改造人的灵魂”的书。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610843.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