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旅》读后感2000字
心灵的千里之旅--读《文明之旅》的感想
“如果你想给你走过的地方加点颜色,那么希腊是蓝色,埃及是黄色,耶路撒冷和以色列是象牙色,伊拉克是灰色,伊朗是黑色,印度是棕黑色,尼泊尔是绿色。 ”
这是余秋雨走过的路,也是我和《文明之旅》走过的路。
《文明之旅》以日记的形式展现了余秋雨立足中华五千年宏大文明史,对民族文明神话与辉煌的拷问与追求。 《文明之旅》用更冷静的文笔和更真实的镜头感,展现了世界各地文明之旅的真面目,以及余秋雨等一批文化人物对世界文明的真挚关怀和思考。不同民族的命运和人类文明的兴衰。
书中,余秋雨写下了蔚蓝的爱琴海、斑驳的古老海岛城堡、神秘的埃及金字塔……最后回到中国的巴蜀,记录了一路上一地又一地的异国风情和人文关怀。
在尼泊尔,余秋雨说,他在雪地行走中完成了一次关于文明的逆向思考。 “作为人类,眼前已经有太多的东西挤压着,我们肩上的担子已经太重了。哪怕这个重量是珍珠宝物,如果已经让人喘不过气来的话,那就不再是了。”好东西,就应该收起来。回归自然或许是我们新文明的选择。如果文明还需要被我们接受,那么它的内涵就应该稍微改变一下,更加贴近自然。”
我只对这句话有一些共鸣。
放假的时候,我去了一趟新疆,远离城市的喧嚣,放下了电子产品。我去了美丽的牧场——乌鲁木齐,戈壁明珠——石河子,塞外的江南——伊犁,葡萄之乡——吐鲁番……还有祖国西北边陲的一座大山脉,绵延不绝。绵延数千里,横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之间,天山山脉将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远远望去,天山真是美极了。终年积雪的山峰就像维吾尔族姑娘们翩翩起舞的银冠。色彩斑斓的山峰就像孔雀开屏一样。华丽迷人。天山不仅给人一种难得的美好的感觉,而且还给人一种无限温柔的感觉。成群的牛羊在绿色的草地上享受着美味的食物。草原是那么的一望无际、平坦,就像平静的海洋一样。阳光下,泡泡般的蒙古包闪烁着白光。新疆的风景是粗犷的,天那么高,地那么广阔,山那么静,水那么美,一切都是那么朴实无华;新疆的人和事也是粗暴的,谈话是那么的直白又搞笑。风格是那么简单朴实,吃喝是那么畅快,乐趣是那么随心所欲,一切都是那么深情自然。那里的天比这里更蓝,空气比这里更新鲜。站在山顶,就像站在空中,张开双手拥抱大自然,让人流连忘返。
放下手机,放下压力,放下世俗,走进自然,拥抱自然,做到“物我合一”。
这让我想起了《文明之旅》,参与这一旅程的一群人一路上经历了各种自然的和想象的挫折和危险,克服了无数的困难,才得以完成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跨国工程。中国媒体。采访活动。在他们之前,没有人或团队走过这条路。这是人类探索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
一群执着的文化人,不顾奔波劳累的疲惫,追随人类文明征程的脚步,完成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文明朝圣之旅。
余秋雨和他的团队不仅让我看到了祖国之外的世界,也教会了我他们保护环境、坚忍不拔、热爱祖国的精神。这种精神我们不仅要学习,更要传承。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也想出去看看世界,但暂时做不到。当我拿起书,一页一页地阅读内容时,我发现外面的世界是如此丰富多彩,令人惊叹! 《文明之旅》让这个年纪的我看到了生活圈外的世界。它让我能够穿越文字,以不同的方式环游世界。这也激发了我想要走出去的愿望,促使我积累更多的知识。更多的知识将使这个梦想在未来成为现实。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611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