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1984》读后感800字

时代的先知——读《1984》的感想

这一周读了好几遍,我渐渐明白了它的味道。寓言最大的讽刺在于,你明明知道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却依然能在你所生活的世界中找到鲜明的反差。读完之后,我的心里感到绝望和冰冷。太可怕了。它生动地预言了中国的过去、现在,甚至可能的未来。我还看到了书的一个版本,腰带上写着:每多一个人读这本书,世界就会多一份自由的希望。或许大家看完这本书都会感到郁闷……

《1984》是英国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乔治奥威尔代代相传的代表作。它是文学界最著名的三部反乌托邦小说之一。这本书写于1948年,但书名是《十九点八十四》。至于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但在我看来,作者不仅仅是在幻想和从现在描述1984年的确切情况。我更喜欢把“1984”等同于“未来”,因为我认为作者是站在当前时代的背景下,了解整个情况的。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想象。

这本书描绘的是一个“极权”的世界,所以书中人物的言行都必须受到限制,甚至人的思想都受到控制。由此可见书中人物的生活是多么的压抑。比如书中的绝对主角温斯顿,在真理部记录司从事伪造历史的工作。他随意打扮、编造历史,让国联根本没有机会接近和了解真相。这与中国秦朝的“焚书坑儒”、清朝的“文学监狱”一样可恶。这是对事实的歪曲和否定,是社会进步的绊脚石。当然,作者对温斯顿的刻画更加饱满、立体、人性化。作为一个人,追求真与美是一种“性本能”,所以温斯顿抵制他的卑劣工作。同时,由于他告诉公众的“真相”与他所知道的真相不同,甚至矛盾,他的世界观发生了偏差,但他却无能为力。因此,他写日记是为了与自己进行对话和辩论,以确认自己的世界观,也试图通过日记记录真相,以减轻自己的愧疚和羞耻。就连温斯顿也真正想过、做过反对“老大哥”专制极权主义的事情。然而,他就像《家》中的觉新一样,没能突破时代和内心的束缚,最终成为了老大哥的坚定支持者。经过。这一刻,温斯顿虽然知道自己这样做是错误的,但他不再痛苦,而是心安理得,带头去做了。这种变化与他所遭受的心理和身体上的痛苦密切相关,他身心俱疲。唯一的选择就是顺应潮流。回望现实世界,有多少人无法克服坎坷而未能康复,又有多少人无法抗拒磨难而自杀。作者并没有把温斯顿描绘成一个能够战胜敌人、与所有人为敌、能够改变命运、开创新时代的百年英雄。相反,他把温斯顿描绘成一个普通人,最终变成了他曾经讨厌的那种人。也许作者的文笔并不励志、不精彩,但从主人公的挣扎和思想的矛盾与变化中,我能更好地品味“人性”,能更好地调动我的情感和思维。

与书中人物生活在极权主义和思想压制时代的悲惨生活相比,我为自己能够生活在这个和平民主的国家和时代而感到幸运。同时,我衷心希望我国能够继续推进民主制度,打造一个思想上自由、包容的中国强国。同时,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树立“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先圣绝学,为天下太平”的远大志向。所有世代。”从而实现“中国强则世界强”的“中国梦”。可以尽快实现。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617715.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