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类论文范文(优选4篇)
中医与按摩论文范文1【论文关键词】中医;针灸按摩;中医教育;技能?
[摘要] 在“努力发现、提高”的浪潮中,在“中西医结合”的呼声中,在所谓“中西医并重”的时代背景下,中医似乎正在发展和进步。表面上一帆风顺,但实际情况又如何呢?中医、针灸、按摩有危险! —— 处处受到排挤,业务范围萎缩,治疗的病种越来越少,执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老中医的东西大多没有得到传承。新一代中医师水平远不如过去,中医水平明显下降;教育“五十年耕耘,培养中医掘墓人”!调查根本原因:
中医药发展道路错误; 民族虚无主义、民族自卑心理在作祟; 蔑视传统,迷信西方科学; 临床针灸失去了中医特色; 不注重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不强调临床技能,使针灸临床疗效大打折扣;
中医教育西化,不强调言传身教,而强调技巧和实践; 中医人才培养不注重品格和智力因素; 不强调师承、经典、古书的传承; 科学研究不注重实用主义、西化、多重验证。
出路在哪里? —— 走自己的路,走纯中医之路; 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为中医药繁荣发展提供文化沃土;
破除迷信,尊重传统,辨证对待东西方文化; 打破专业学科的限制,拓宽治疗病种,四诊结合,整体观、辨证论治;
苦练望、闻、问、切、辨证、治疗的能力以及针灸的基本功; 改革针灸教学方法,提倡“向师学”、“与人才学医”,按照中医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注重实用技能;
加强中医经典教学,学习中医古籍,深入挖掘和充分继承中医优秀遗产; 多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多从提高临床疗效、拓宽治疗疾病类型出发。
这是我们从实践中初步认识到的。希望全体中医药工作者携起手来,大胆探索、开拓进取,一定能够振兴中医、振兴中华。
近年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似乎全世界都在唱着中医药发展之歌。
中医推拿样文第二部分1 针灸研究证据的来源及类别的建立
基于循证医学评价体系对针灸医学的启示,根据针灸学科的发展现状、特点以及证据来源的范围,本研究确定的针灸研究证据类别主要包括:现代研究证据、古书记载证据,专家经验证据。其中,现代研究证据包括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非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病例序列研究和病例报告。
下面简要介绍各类研究证据的特点和纳入理由。
古籍中记载并流传至今的有关针灸的古医书,都是历代针灸临床经验的积累。它们不仅涵盖了安全有效的针灸的成功经验、针灸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等有价值的信息,而且经过了数千年的临床检验。实践已多次证实其真实性、可靠性和适用性。
因此,古代医书中记载的针灸防治疾病的相关证据,是针灸临床决策中不可忽视的最佳证据之一。本研究收录的古籍中记载的证据涵盖了清代以前的所有针灸治疗文献。从内容和形式上看,主要包括针灸处方文献和以疾病为依据的针灸病案。
专家经验证据和经验文献往往是临床医学最直接的经验记录。它们是临床实践与医学理论结合、突破和创新的结果,具有较高的理论概括性和实践指导意义。
因此,针灸专家经验的总结也是针灸临床决策中不可忽视的最佳证据之一。
本研究纳入的专家经验总结主要是1919年以后国内针灸专家的临床经验文献,按照专家资质分为著名针灸、中医专家的经验和一般针灸专家的经验。
现代临床研究证据现代临床研究文献是针灸临床研究证据的主要来源。
针灸的特点之一是辨证论治,强调个体化治疗和丰富的疗法。因此,采用统一、标准化治疗方案的针灸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不足以代表针灸临床研究的全貌。
因此,本研究除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外,还包括非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病例序列研究和病例报告,但不包括系统评价或荟萃分析。
(1)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对照试验(RCT)被认为是评价医疗干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最佳研究设计,具有最好的证据强度和科学性[4]。
本研究采用RCT作为针灸研究的证据之一,但针灸RCT的评价必须同时考虑试验设计的质量和针灸的临床实践。
(2)非随机对照研究:目前,非随机临床对照试验(CCT)在中医药和针灸领域仍占据多数地位[5]。
中医推拿类论文范文第三条摘要: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原有五年制高职院校针灸推拿专业培养模式的某些方面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情况。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和临床经验,从培养目标到课程设置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因材施教,从而在传统的基础上探索出一种五年制高职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医特色。
关键词:针灸推拿专业;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教育模式在江苏省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功,并得到了教育部的认可。认为符合高职人才培养规律,明确高职院校培养思路,全面提升教育水平。高质量、就业导向、产学研融合极大发展了地方经济,鼓励地方政府发展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
作者多年来从事针灸推拿临床及教学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发现,为了扩大办学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必要及时重新定位和思考高职院校针灸推拿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办学效率。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1 重新定义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向
办好专业,首先要严格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
对于我院针灸推拿专业,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知道我们招什么样的学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端技能人才,必须在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上重新定位。
一是深入我省农村卫生院、社区服务站,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单位深入调研,了解这些基层医疗单位现在以及未来5至10年需要多少针灸推拿专业人员。
其次,调查我省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状况,了解招收人数和招收计划。
目前我省设有针灸推拿专业的学校有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及以上)、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卫生院、淮阴卫生院(2009年开始招生)。
最后对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学生人数及就业去向进行调查,以掌握医疗市场需求。
从目前我院学生就业情况来看,医疗保健、休闲场所对针灸推拿专业人才的需求较大。
上述工作完成后,我们重新定位培养目标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加强职业素质和人文素质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1世纪需要的是高技能人才,必须具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的能力、沟通与合作的能力、自我指导的能力和学习的能力。
对于针灸推拿专业的学生来说,除了加强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的教育外,还必须加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教育。
笔者认为,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应重点加强基于中医特色的古典文学、历史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此外,还应鼓励学生按照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的要求,取得按摩师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等证书。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等
2 突出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特色
五年制高职学生在世界观完全形成之前学习专业知识,实践能力较强,符合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要求。
为了凸显五年制高职教育特色,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立足行业,转变教学理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体现专业特色:(一)体现特色中医。
加强中医基础理论教育,加强中医、中医、方剂、针灸、推拿等基础理论教学,强化学生专业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职业教育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要求学生掌握高深的医学理论,而是要求学生掌握一门技能。
学生就学的最后三年,我们注重实践技能训练,从穴位针灸到推拿手法的基础训练,循序渐进。
3重置课程体系
以往的人才培养计划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加大课程体系改革力度。公共课程的设置要服务专业课程,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服务就业。学习要有用,理论内容强的课程要压缩。
专业课程应以中医基础理论和针灸推拿课程为主,减少西医课程数量。
专业课程调整
专业课程分为医学基础课程和针灸推拿专业课程两部分。
高等职业教育根据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人才,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中心。
根据目前实际就业情况,五年制高职院校针灸推拿专业应培养保健、康复人才,属于第一、三类医学类别,即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
因此,基础医学课程强调西医和中医,临床课程应减少,特别是西医临床课程。
中医方面,可以开设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医、方剂、中医骨伤等课程,减去内科课程,因为大多数学生听不懂这门课程,以后几乎不会用它。
西医方面可开设解剖学、疾病基础、社区医学、老年医学、护理学等课程。
我们增加了护理等课程,因为高职院校的针灸推拿专业定位为第一、第三医学,所以学生必须了解一些护理知识。
针灸推拿专业课程应强调推拿和轻针,因为临床对针灸师的要求特别高,必须精通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各个方面。至少必须是针灸、按摩专业的毕业生;因此,五年制针灸推拿专业只开设经络腧穴、针灸治疗、针灸等课程。不需要开设各种针灸理论、针灸医学书籍精选、实验针灸等课程。
以按摩为主,可开设气功、按摩手法、推拿疗法、小儿推拿、足病学、保健按摩等课程,同时可增设理疗、中医康复等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调整
公共基础课分为政治基础课和应用基础课两部分。
笔者认为,中医是一种古老的文化。想要学好中医,首先要了解中国古代历史,这样才能对中医的阴阳理论和五行理论有深入的了解。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学可以作为政治基础课的一部分进行教学,医学心理学、法学等课程可以根据医学专业的特点开设。
应用基础课程部分,结合针灸推拿专业特点,取消了数学、物理、化学课程,保留了语文、古代医学文献、计算机、英语等课程。
4、缩短在校理论学习时间,根据就业需要选择实习部门。
实习分为教学实习和临床实习两部分。毕业实习安排在整个第五学年。
要缩短在校理论学习的时间,最合适的选择是延长第三年的教学实践。
目前,各学校的教学实习一般为两个月,可改为一学期。这让学生对针灸推拿的临床工作有足够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毕业实习期间,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就业方向选择实习部门。
例如,想从事医疗保健的学生可以专攻按摩科或去医疗保健机构实习,而不必去医院实习;想从事康复工作的学生可以重点到按摩科、康复科实习,这样学生一毕业就可以开始工作。再培训。
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推进,高级技工人才紧缺,国家急需培养毕业就能参加工作的实用型人才。教育部提出,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实行勤工俭学。
卫生职业学校的学生将来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不能完全实行勤工助学。但在学校的理论学习时间可以缩短,实习时间可以相对延长。这样,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完善五年一贯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5.建议加针灸推拿技师证书
为适应当前形势发展,五年制高职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就业岗位需要调整,由主要面向医疗机构,其次面向康复保健场所,以康复保健、休闲场所为主,其次为医疗机构、各类职业。工作要求不同。
医疗机构专业岗位要求
这个职业岗位对医学知识的要求最高。学生需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方可从事临床针灸推拿工作。
此外,该岗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也有很高的要求。必须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精通常见疾病的辨证论治、针灸原理和方法,精通针灸推拿技术,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和高度责任感。
康复医疗等场所相关职业岗位要求
该专业岗位对应的工作内容包括针灸、按摩、足疗、医疗器械和药品销售等。
相应的技能和素质要求包括掌握一定的中医基础知识,掌握慢性病、老年病的保健和康复知识,熟悉常见病的辨证和治疗、针灸原理和方法,熟练掌握针灸和按摩技术,并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和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休闲场所职业岗位要求
本专业岗位对应的工作任务主要是按摩工作。
相应的技能和素质要求包括掌握按摩手法、熟悉一定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熟悉慢性病、老年病的保健和康复知识、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一定的社会责任感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关爱精神。
目前五年制高职学生能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寥寥无几。因此,大多数学生毕业后没有资格进入医疗机构临床工作,只能在康复保健机构和休闲场所工作。
目前只能取得保健按摩师证书,但这个证书是比较容易获得的。没有国家统一的考试标准,门槛很低,所以价值不高。
因此,笔者建议增设针灸推拿技师证书,其要求低于执业医师但高于保健按摩治疗师,并进行全国统一考试,以满足针灸推拿专业五年制高年级学生的就业需求。职业学院。
6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与时俱进
在培养学生方面,必须有新的专业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
当今社会,一个人一生不一定只从事一种职业,尤其是对于针灸推拿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各种原因,很多毕业生没有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因此培养学生的跨专业就业能力非常重要。
以笔者所教的班级为例,学生无法参加医师资格考试,也不愿进入保健美容行业。许多学生毕业后从事其他行业。虽然他们的专业知识没有用到,但当时学校的多职业能力培养对他们的工作来说却非常重要。还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多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应对和开展课程改革也是我们现在需要思考的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敢想敢做,不怕困难,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
7 拓展针灸推拿相关专业
我院于2011年与南通天辰卫生学校合并,升格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卫生院。
对于南通天辰卫生学校来说,护理专业是其强项,护理专业已升格为一级学科;针灸推拿专业是我校创办多年、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特色专业;两校合并的契机我们可以重新拓展新专业,充分利用合并后的各种资源,打造护理、针灸推拿、康复为一体的新专业。就业主要为老年护理、家庭护理、临终关怀等。
这些都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和思考,不断创新,为学校带来生机和活力。
中医推拿文例四带状疱疹(HZ)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入神经节和皮肤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其特征是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簇状疱疹和神经痛。该病的特点是侵犯一侧或多处皮肤区域,常表现为躯干环状或条状病变。
笔者采用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采用不同针灸方法治疗急性带状疱疹患者,观察不同针灸方法的镇痛效果,并分析患者满意度与镇痛效果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
病例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市中医院、广东省第二中医院,2007年4月至2009年10月期间针灸皮肤科住院或门诊患者。
101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A组(电针组)30例、B组(铺棉灸组)23例、C组(火针组)25例、 D 组采用中心随机化。 (拍打拔罐组)23例。
排除5例误入、2例脱落后,最终符合计划的有A组27例、B组23例、C组24例、D组20例,共计94例。
其中,男性54人( ),女性40人( );年龄最小20岁,最大70岁,平均()岁。
经统计计算,四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生命体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另外,经统计计算,两组患者从不适到首次确诊的时间以及疱疹病情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 (P)。
组间具有可比性。
测试标准
(1)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标准》中蛇疮诊断标准[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塞西尔医学教科书》中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2]。
(二)纳入标准年龄18岁至70岁; 疱疹发病后17天内未接受抗病毒、镇痛治疗者; 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接受本课题组的各种治疗方法,服从课题组的安排。
(3)排除标准特殊类型带状疱疹,包括眼耳带状疱疹、内脏带状疱疹、脑膜带状疱疹、全身带状疱疹、无疹性带状疱疹; 怀孕或哺乳期; 过敏体质、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疤痕体质者; 患有严重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原发疾病或全身衰竭的患者、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科患者、结缔组织病患者、血友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患者; 病情危重,难以准确评价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者; 1个月内使用过皮质类固醇或免疫治疗者。
治疗方法
4组患者保持疱疹部位皮肤清洁,并注意保护皮损。
治疗以仰卧位进行,并对皮肤进行常规消毒。
(1)A组(电针组)选穴:阿是穴(病变部位)、夹脊穴(患侧)、直沟穴、后溪穴。
操作方法:所有穴位均按照《国家标准经络腧穴位置》定位[3]。
阿是穴采用平针法局部针刺,夹脊穴向脊柱斜刺,直沟穴、后溪穴直针,进针约寸。针灸完成后,连接汉氏穴位刺激器。采用密度波,频率为2/100Hz,2~5mA,强度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通电30分钟后拔针。
每日一次,10次为1个疗程,共1个疗程。
(2)B组(电针+铺棉灸组)铺棉灸操作方法:将干脱脂棉撕成蝉翼薄如蝉翼大小,约3cm3cm大小,确定要放的棉片数量。根据皮损面积涂抹。
敷于阿是穴上,用火柴点燃棉花,每次灸3次。
其余治疗及疗程与A组相同。
(3)C组(电针+火针组)火针操作方法:术者左手持点燃的酒精灯,右手手持中粗火针,用外焰加热针体,直至针尖烧红、白,然后快速准确地插入疱疹中心左右,根据疱疹的数量,先点刺早发的疱疹,每次选择3至5个,点刺2次对于每个疱疹,手术后挤出水疱液,按压约30秒,涂上一层万花筒。
其余治疗及疗程与A组相同。
(4)D组(电针+叩拔组)叩拔法:术者用一次性梅花针敲击阿是穴,检测局部微出血,然后选择大小合适的玻璃罐,快速拔拔。按摩点按刺痛部位和病灶两端。
将杯子放置5 至10 分钟,然后放血3 至5 mL。取出杯子后,用活性碘对患处进行消毒。根据疱疹面积的大小,确定拔罐的类型和数量。
其余治疗及疗程与A组相同。
观察指标
(1)疼痛评价指标疼痛强度(VAS评价法,单位:mm):记录观察点前24小时内最痛点。
标有100mm,0表示无痛,100mm表示患者能想象到的最大疼痛强度。
疼痛缓解程度(%):记录观察点前24小时内与基线相比疼痛强度的缓解情况。
记录范围为0至100%,0表示完全没有缓解,100%表示完全缓解。
疼痛开始缓解时间(d):从患者开始感到疼痛到疼痛缓解程度恒定在30%以上所需的时间。
疼痛持续时间(d):从患者开始感到疼痛到疼痛完全消失所需要的时间。
在每次治疗前、观察第1至第10天和第11天进行记录。
若治疗过程中无法记录、项(疼痛未缓解或消失),则在随访第22、30、60、90天记录。
(2)患者满意度:采用量表法,0100代表患者对所接受治疗措施的耐受程度,100表示非常满意,0表示非常不满意。让患者读出最能代表其耐受性的分数。压力程度的位置并记录读数(以分钟为单位)。
记录于第11天。
统计方法
数值以(狋xs)表示,所有数据在比较前均经过K-S正态分布检验。
正态分布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分析。
对于非正态分布数据,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
用于统计分析。
2 个结果
患者满意度与VAS疼痛评分的关系
参见表1 和图1。
各组带状疱疹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显着降低,且治疗后各组间VAS评分存在差异(P)。 A组治疗后VAS评分为()分,B组为()分。
比较四组治疗前后的差异,差异无显着性(P),表明针刺治疗1个疗程后,针刺组总体镇痛效果相当。
治疗后,各组带状疱疹患者的满意度存在一定差异(P)。 A组(电针组)、C组(电针+火针组)患者满意度高于B组(电针+铺棉灸组)、D组(电针+拍打拔罐组)。 P);电针组和电针+火针组患者满意度(P);电针+铺棉灸组、电针+拍打拔罐组患者满意度相似(P)。
从患者角度来看,与电针+铺棉灸、电针+拍打拔罐相比,患者更容易认同电针治疗或电针联合火针治疗。
患者满意度是指患者根据自身对健康的了解,权衡自身经济条件,结合自身对医疗保健的要求,对所接受的医疗服务的综合评价。
[4]涉及整个疾病治疗过程的各个环节,对患者满意度、治疗后VAS评分以及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患者满意度与治疗后VAS评分、治疗前后VAS评分相关。 VAS 评分差异之间不存在显着相关性(均为P)。
患者满意度与患者疼痛缓解、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缓解程度的关系
四组带状疱疹患者疼痛缓解时间和疼痛持续时间无显着性差异(P),但疼痛缓解程度差异有显着性(P)。其中,A组(电针组)优于B组(电针+铺棉灸组疼痛缓解程度更明显(P)。
四组患者满意度与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疼痛缓解程度均无显着相关性(P0.05)。
3 讨论
带状疱疹属于中医“蛇弦疮”范畴。其发生多因体内正气不足,湿热毒邪沿肝胆经熏染肌肤所致。疾病后期,残留毒素未清除,瘀血堵塞皮肤,引起神经痛。
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的特征之一,可发生在皮疹之前或同时发生。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患者困扰的主要原因。
止痛是针灸的一大功能,可以减轻带状疱疹的疼痛,缩短疼痛的持续时间[5-6]。
本方案选取阿是穴、夹脊穴、直沟穴、后溪穴进行治疗。本选穴方案是根据蛇疮的病机,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湿止痛的功能。
带状疱疹患者采用电针、电针+铺棉灸、电针+火针、电针+拍打拔罐等治疗方法。虽然各组治疗后VAS评分及疼痛缓解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前后VA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满意度与治疗后疼痛强度、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疼痛缓解程度有关。不存在显着相关性。
不同针灸方法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的停前效果指标各异。除A组疼痛缓解程度优于B组外,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疼痛缓解程度均无显着性差异。考虑到带状疱疹的自然病程一般为2-3周,因此没有意义[7]。据估计,以治疗后的观察点来看,大多数患者的自然病程已恢复,因此无法体现每种疗法的镇痛效果。不同之处。
电针方法是针刺阿是穴周围加电针夹脊穴、支沟穴、后溪穴治疗。其余三种疗法在此基础上加铺棉灸、火针、拍打拔罐。治疗后,A组(电针组)VAS评分显着低于B组(电针+铺棉灸组),且A组疼痛缓解程度优于B组。结果表明,针灸本身也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疼痛。重叠电针和铺棉灸治疗急性带状疱疹不仅不能减轻患者的疼痛,还可能加重患者的疼痛。
本研究中的患者满意度是患者报告的临床结果,以0 到100 的范围表示对所接受治疗措施的耐受性。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
患者报告的临床数据已成为临床疗效评估的重点,可用于评估和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8]本研究结果发现,急性期采用不同的针灸方法治疗带状疱疹。患者更倾向于接受电针或电针联合火针治疗。然而,患者满意度与治疗后VAS评分、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以及疼痛持续时间有关。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疼痛缓解程度之间无显着相关性。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fanwen/show-509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