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优秀范文

实验报告格式范文(精选14篇)

实验报告格式样本第1 部分 1. 实验材料

实验室条件下用自制污水培养的五种湿地植物(移植到实验室必须长出一定量的新根系);

2、实验所用污水为自备污水,配方如下:1L水、淀粉、葡萄糖、

蛋白胨、牛肉膏、Na2CO310H2O(无水)、尿素、(NH4)2SO4;

3.实验试剂

测定磷酸酶和脲酶时需要试剂:

/L磷酸盐缓冲液

L-1 pH乙酸钠缓冲液

称取乙酸钠,将容量瓶体积定为1L,用mol/L乙酸溶液调节pH=(用pH计校正)。

3N NaOH溶液

L-1 pH-盐酸缓冲液缓冲液

称取Tris 克数并将容量瓶的体积调整至1L。取50毫升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溶液和1毫升盐酸,混合均匀,加水稀释至100毫升,然后用pH计校准。

纳氏试剂:称取7g碘化钾溶于10ml水中,溶解10g碘化汞。在100 ml 容量瓶中配制氢氧化钾溶液,称重后加入盛有70 ml 水的容量瓶中,冷却。将配制好的碘化钾和碘化汞溶液缓慢加入容量瓶中,边加边缓慢摇动,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使用前将溶液存放在棕色玻璃瓶中并在暗处保存两天。

10%三氯乙酸

10%酒石酸钾钠

4.实验仪器

高温消解器、紫外分光光度计、离心机、恒温水浴锅、pH计、研钵、高压灭菌器、50mL带塞(磨口)刻度管。

实验报告格式样本第2 部分实验名称

用最简洁的语言来体现实验的内容。比如验证某个程序、法律、算法,可以写成“验证xxx”;分析xxx。

实验日期和地点(年、月、日)

实验目的

目的要明确,从理论上验证定理、公式、算法,使实验者有深入、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中,掌握实验设备的使用技巧和程序的调试方法。一般需要注明是验证性实验还是设计性实验,是创新性实验还是综合性实验。

实验原理

这里解释了与实验相关的主要原理。

实验内容

这是实验室报告中极其重要的部分。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考虑。这部分应说明进行实验所采用的原理、规律、算法或操作方法。详细的理论计算过程。

实验步骤

只写主要操作步骤,不要照搬实习说明,简明扼要。还应绘制实验流程图(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并提供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文字描述,而且可以使实验报告简洁明了。

实验结果

实验报告格式样本第3部分对某种教育现象进行实验后,需要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全面总结,并提出能够反映整个过程及其结果的客观、概括的书面材料,这称为教育实验报告。教育实验报告可分为三个部分:引言。 实验过程及结果。 讨论与结论。实验报告的基本结构:

(1)标题。教育的对象、领域、方法和问题,要用简洁、概括、清晰的句子来体现,使读者一目了然,判断是否有阅读价值。

(4)实验方法。这是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之一。目的是使人们了解研究结果是在什么条件和情况下、通过什么方法、基于什么事实获得的,从而判断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性,并可据此反复验证。关于实验方法,主要说明:如何选择受试者、条件、人数、取样方法、实验时间以及研究结果的适用范围。 实验的类型(方法)以及采用该类型方法的依据。即:单组实验、均组实验或分组实验;采用此类实验的依据是什么,例如测试分数和评分标准;基本测量和测量内容等。 实验的具体步骤;实验班的实验待遇。 因果协变关系的验证(需要注意的是,原因变量必须出现在结果变量之前,或者两者同时出现,但不能出现在结果变量之后,否则先果后因,并且实验将无效)。这里,测量两个变量。还应明确说明测量方法:是口头测量、书面测量还是操作测量;是个体测量还是集体测量;是否有后效测量的时间等。因此,在实验前,应测量与效应变量测量内容相关的原因变量,以便与效应变量进行比较。只有通过这样的比较才能发现共变关系。 不相关因素的**情况。只有严格消除无关因素的作用,才能用统计检验来消除偶然因素的作用。

(5)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最重要的是呈现数据和典型例子。数据必须严格验证,并注意图表格式的正确性。使用统计检验来描述实验因素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典型例子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使实验更有说服力。

(六)分析讨论。即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来讨论和分析与实验结果有关的问题。其主要内容是:根据实验结果回答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 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分析和论证; 将实验结果与同类研究结果进行比较,找出优缺点; 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以及本次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使今后的研究方向更加明确,避免走弯路。

(7)结论。它是对整个实验的总结,直接来自于实验结果,回答了实验提出的问题。得出结论的语言必须准确、简洁;推理必须严格符合逻辑。结论适用范围应与抽样范围一致。

3个实验报告写作格式模板(扩展4)

—— 参考文献实验报告格式3篇

实验报告格式样本第4部分在数字电路实验中,需要使用多种仪器、仪表来观察实验现象和结果。常用的电子测量仪器有万用表、逻辑笔、普通示波器、存储示波器、逻辑分析仪等。万用表和逻辑笔使用起来比较简单,而逻辑分析仪和存储示波器在数字电路教学实验中还不是很常用。示波器是一种使用非常广泛且相对复杂的仪器。本章从使用角度介绍示波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1示波器工作原理

示波器是一种电子测量仪器,它利用电子示波器的特性,将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交变电信号转换成图像,并显示在荧光屏上进行测量。它是观察数字电路实验现象、分析实验问题、测量实验结果不可缺少的重要仪器。示波器由示波管及电源系统、同步系统、X轴偏转系统、Y轴偏转系统、延迟扫描系统、标准信号源等组成。

示波器管

阴极射线管(CRT),简称示波器管,是示波器的核心。它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如图1所示,电子枪、偏转系统和荧光屏被密封在真空玻璃壳内,构成完整的示波管。

1.荧光屏

目前的示波器屏幕通常是一个矩形表面,内表面沉积一层磷光材料,形成荧光膜。荧光膜上常加一层蒸镀铝膜。高速电子穿过铝膜,撞击荧光粉形成亮点。铝膜具有内反射,有利于提高亮点的亮度。铝膜还具有散热等其他功能。

当电子轰击停止时,亮点不会立即消失,而是必须保留一段时间。亮点的亮度下降到原来值的10%所需的时间称为“余辉时间”。余辉时间短于10s的称为极短余辉,10s-1ms的为短余辉,1ms-为中余辉,长的余辉称为长余辉,超过1s的称为极长余辉。一般示波器配备中余辉示波管,高频示波器采用短余辉,低频示波器采用长余辉。

由于采用的磷光材料不同,荧光屏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一般示波器大多采用发绿光的示波管,以保护人的眼睛。

2.电子枪与聚焦

电子枪由灯丝(F)、阴极(K)、栅极(G1)、前加速电极(G2)(或第二栅极)、第一阳极(A1)和第二阳极(A2)组成。它的作用是发射电子并形成非常细的高速电子束。灯丝通电加热阴极,阴极受热时发射电子。栅极是顶部有小孔的金属圆柱体,置于阴极外部。由于栅极电位低于阴极,因此对阴极发射的电子起负作用。一般情况下,只有少量初运动速度较大的电子在阳极电压的作用下才能穿过栅孔冲向荧光屏。初速度小的电子仍然返回到阴极。如果栅极电位太低,则所有电子都返回阴极,即管子截止。调节电路中的W1电位器,可以改变栅极电位,增加射向荧光屏的电子流密度,从而调节亮点的亮度。第一阳极、第二阳极和前加速电极是与阴极同轴的三个金属圆柱体。前加速极G2与A2相连,施加的电位高于A1。 G2的正电势加速电子从阴极到达荧光屏。

当电子束从阴极行进到荧光屏时,经历了两个聚焦过程。第一次对焦由K、G1、G2完成。 K、K、G1、G2被称为示波管第一电子镜头。第二次对焦发生在G2、A1和A2区域。调节第二阳极A2的电位可以使电子束会聚在荧光屏上的一点上。这是第二次聚焦。 A1上的电压称为聚焦电压,A1也称为聚焦极。有时调整A1的电压仍不能达到良好的聚焦效果,需要微调第二阳极A2的电压。 A2也称为辅助聚焦电极。

3、偏转系统

偏转系统决定电子束的方向,使荧光屏上的光斑随外界信号的变化而描绘出被测信号的波形。图中,两对相互垂直的偏转板Y1、Y2和X1、X2构成偏转系统。 Y轴偏转板在前,X轴偏转板在后,因此Y轴灵敏度高(测量信号经过处理后加到Y轴上)。分别向两对偏转板施加电压,使两对偏转板之间形成电场,使电子束分别沿垂直和水平方向偏转。

4.示波管电源

为了使示波管正常工作,对电源有一定的要求。规定第二阳极与偏转板之间的电位相似,且偏转板的平均电位为零或接近于零。阴极必须在负电位下工作。栅极G1相对于阴极为负电位(-30V-100V),可调,实现亮度调节。第一阳极具有正电位(约+100V~+600V)并且也应可调以用于焦点调节。第二阳极与前加速电极连接,相对的阴极处于正高电压(约+1000V)。相对地电位的可调范围为50V。由于示波管每个电极的电流很小,因此可以通过电阻分压器由公共高压供电。

示波器的基本组件

从上一节可以看出,只要设置了X轴偏转板和Y轴偏转板上的电压,就可以设置示波管显示的图形的形状。我们知道电子信号是时间f(t)的函数,它随时间而变化。因此,只要在示波管的X轴偏转板上加一个与时间变量成正比的电压,在Y轴上加上被测信号(放大或缩小),测得的信号就会显示在示波器上。示波器管的屏幕。信号随时间变化的图表。在电信号中,一段时间内与时间变量成正比的信号就是锯齿波。

示波器的基本框图如图2所示,由示波管、Y轴系统、X轴系统、Z轴系统和电源五部分组成。

被测信号连接到“Y”输入端,经Y轴衰减器适当衰减后送至Y1放大器(前置放大器)。推挽输出信号、延迟1倍经延迟级送入Y2放大器放大,最后产生足够大的信号、,加到示波管的Y轴偏转板,为了在屏幕上显示完整稳定的波形,被测信号Y轴的引入X轴系统的触发电路,引入信号的正(或负)极性一定的电压值产生触发脉冲,启动锯齿波扫描电路(时基)发生器),并产生扫描电压,由于从触发到开始扫描有时间延迟2,请确保X轴在Y轴信号到达荧光屏之前开始扫描。Y轴的延迟时间1轴应略大于X轴的延迟时间2。扫描电压由X轴偏转板放大。 z轴系统用于放大扫描电压的正相,将其转变为正向矩形波,发送至示波器栅极。这使得扫描正相时显示的波形具有一定的固定亮度。擦除是在扫描的返回路径上执行的。

以上就是示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双迹显示采用电子开关,将Y轴输入的两个不同的测量信号分别显示在荧光屏上。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当转换频率达到一定程度时,你会看到两个稳定清晰的信号波形。

示波器中往往有一个准确稳定的方波信号发生器,用于示波器的校准。

2示波器使用

本节介绍如何使用示波器。示波器有多种类型和型号,具有不同的功能。在数字电路实验中,常用20MHz或40MHz双迹示波器。这些示波器的使用方式大致相同。本节不针对某一款示波器,只是概念性地介绍示波器在数字电路实验中的常用功能。

荧光屏

荧光屏是示波管的显示部分。屏幕上水平和垂直方向有多条刻度线,表示信号波形的电压与时间的关系。水平方向表示时间,垂直方向表示电压。水*方向分为10个格子,垂直方向分为8个格子,每个格子分为5个部分。垂直方向标有0%、10%、90%、100%等标记,水平方向标有10%、90%标记,用于测量直流功率、交流信号幅度、并拖延时间。根据被测信号在屏幕上所占的格数乘以适当的比例常数(V/DIV、TIME/DIV)即可得到电压值和时间值。

示波器管和电源系统

1.电源

示波器主电源开关。按下此开关时,电源指示灯亮,表示电源已接通。

2.强度

转动该旋钮可改变光点和扫描线的亮度。当观察低频信号时可以较小,当观察高频信号时可以较大。

一般不宜太亮,以保护荧光屏。

3. 焦点

聚焦旋钮调节电子束截面大小,将扫描线聚焦到最清晰的状态。

4.标尺亮度(Illuminance)

该旋钮调节荧光屏后面的光的亮度。在正常的室内光线下,最好将灯光调暗。在室内光线不足的环境下,可适当调亮照明。

垂直偏转系数和水*偏转系数

1.垂直偏转因数选择(VOLTS/DIV)和微调

在单位输入信号作用下,光点在屏幕上偏转的距离称为偏移灵敏度。此定义适用于X 轴和Y 轴。灵敏度的倒数称为偏转因子。垂直灵敏度的单位为cm/V、cm/mV或DIV/mV、DIV/V。垂直偏转系数的单位为V/cm、mV/cm或V/DIV、mV/DIV。事实上,由于使用的普遍性和测量电压读数的方便性,有时将偏转系数视为灵敏度。

跟踪示波器中的每个通道都有一个垂直偏转因子选择波段开关。一般按1、2、5方式分为5mV/DIV至5V/DIV共10个等级。波段开关指示的值为荧光屏垂直方向一格的电压值。例如,当波段开关置于1V/DIV位置时,如果屏幕上的信号点移动一格,则输入信号电压将改变1V。

每个波段开关上通常有一个小旋钮,用于微调每个档位的垂直偏转系数。顺时针旋转到底到“校准”位置,此时垂直偏转因子值与波段开关指示值一致。逆时针旋转该旋钮可微调垂直偏转系数。微调垂直偏转系数后,会导致与波段开关指示值不一致,应注意。许多示波器都具有垂直扩展功能。当拔出微调旋钮时,垂直灵敏度扩大数倍(偏转系数减小数倍)。例如,如果波段开关指示的偏转因子为1V/DIV,则当使用5扩展状态时,垂直偏转因子为。

在做数字电路实验时,常采用被测信号在屏幕上垂直移动距离与+5V信号垂直移动距离的比值来确定被测信号的电压值。

2.时基选择(TIME/DIV)和微调

时基选择和微调的使用与垂直偏转因子选择和微调类似。时基选择也是通过波段开关实现,时基按照1、2、5模式分为几个级别。波段开关的指示值为光点向水方向移动一格的时间值。例如,在1S/DIV设置下,光点在屏幕上移动一帧的最大时间为1S。

“微调”旋钮用于时基校准和微调。当顺时针旋转到底并处于校准位置时,屏幕上显示的时基值与波段开关上显示的标称值一致。逆时针旋转旋钮可微调时基。旋钮拔出后,处于扫描扩展状态。通常10扩展,即水灵敏度扩展10倍,时基缩小到1/10。例如,在2S/DIV模式下,扫描扩展状态下荧光屏上*一格**水的时间值等于2S(1/10)=S

示波器标准信号源CAL专门用于校准示波器的时基和垂直偏转因子。例如,COS5041示波器的标准信号源提供VP-P=2V、f=1kHz的方波信号。

示波器前面板上的位置旋钮可调节信号波形在荧光屏上的位置。转动水*位移旋钮(标有水*双向箭头)可左右移动信号波形,转动垂直位移旋钮(标有垂直双向箭头)可上下移动信号波形。

输入通道和输入耦合选择

1.输入通道选择

输入通道至少有三种选择方式:通道1(CH1)、通道2(CH2)和双通道(DUAL)。选择通道1 时,示波器仅显示通道1 的信号。选择通道2 时,示波器仅显示通道2 的信号。选择双通道时,示波器同时显示通道1 信号和通道2 信号。同一时间。测试信号时,首先将示波器的地连接到被测电路的地。根据输入通道的选择,将示波器探头插入相应的通道插座。示波器探头上的地与被测电路的地相连,示波器探头接触被测点。示波器探头上有一个两位开关。当此开关拨至“1”位置时,被测信号无衰减地送入示波器,从荧光屏上读出的电压值就是信号的实际电压值。当此开关拨至“10”位置时,被测信号衰减至1/10,然后送至示波器。从荧光屏上读出的电压值乘以10即为信号的实际电压值。

2.输入耦合方式

输入耦合有三种选择:AC、GND 和DC。当选择“接地”时,扫描线在屏幕上显示“示波器接地”的位置。直流耦合用于测量信号的绝对直流值并观察极低频信号。交流耦合用于观察交流和含有直流成分的交流信号。在数字电路实验中,一般选择“DC”模式,以便观察信号的绝对电压值。

第一节指出被测信号从Y轴输入后,部分发送到示波管的Y轴偏转板,驱动光点在荧光屏上垂直方向按比例移动;另一部分分流至x轴偏转系统,产生触发脉冲,触发扫描发生器产生重复锯齿波电压,施加到示波管的X偏转板上,使光点沿水平方向移动。当两者结合起来时,光点在荧光屏上绘制的图案就是被测信号图形。可见,正确的触发方法直接影响示波器的有效工作。为了在荧光屏上获得稳定、清晰的信号波形,掌握基本的触发功能及其操作方法非常重要。

1.触发源(Source)选择

为了在屏幕上显示稳定的波形,需要在触发电路中加入被测信号本身或与被测信号有一定时间关系的触发信号。触发源选择决定了触发信号的提供位置。触发源通常有三种:内部触发(INT)和电源触发。内部触发采用被测信号作为触发信号,是一种常用的触发方式。由于触发信号本身是被测信号的一部分,因此可以在屏幕上显示非常稳定的波形。在双迹示波器中,可以选择通道1 或通道2 作为触发信号。

电源触发采用交流工频信号作为触发信号。该方法在测量与交流电源频率相关的信号时非常有效。在测量音频电路和晶闸管的低压交流噪声时特别有效。

外部触发采用外部信号作为触发信号,外部信号从外部触发输入端子输入。外部触发信号与被测信号之间应存在周期性关系。由于待测信号不用作触发信号,因此扫描开始时间与待测信号无关。

触发信号的正确选择对波形显示的稳定性和清晰度有很大关系。例如,在数字电路的测量中,对于简单的周期信号,选择内部触发可能会更好,但对于周期复杂的信号并且存在与其有周期关系的信号,可能会更好选择外部触发。好的。

2.触发耦合(Coupling)方式选择

触发信号与触发电路的耦合方式有多种,以保证触发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下是一些常用的。

交流耦合也称为电容耦合。它只允许用触发信号的交流分量进行触发,而阻止触发信号的直流分量。这种耦合方式通常在不考虑直流分量形成稳定触发的情况下使用。但如果触发信号的频率低于10Hz,就会造成触发困难。

直流耦合(DC)不会阻挡触发信号的直流分量。当触发信号频率较低或触发信号占空比较大时,最好采用直流耦合。

低频抑制(LFR)触发时,触发信号经过高通滤波器后加到触发电路中,触发信号的低频成分被抑制;高频抑制(HFR)触发时,触发信号经过低通滤波器后加到触发电路中,触发信号的高频成分被抑制。还有一个用于电视维修的电视同步(TV) 触发器。这每一种触发耦合方式都有其各自的适用范围,需要在使用过程中去体会。

3.触发电*(Level)和触发极性(Slope)

触发电压调整也称为同步调整,使扫描与被测信号同步。电流调节旋钮调节触发信号的触发电流。一旦触发信号超过旋钮设定的触发电平*,就会触发扫描。顺时针旋转旋钮,增加触发电压;逆时针旋转旋钮可降低触发电压。当电磁阀旋钮调节至电磁阀锁定位置时,触发电磁阀自动保持在触发信号幅度内,无需调整电磁阀即可产生稳定的触发。当信号波形复杂,无法使用电源旋钮稳定触发时,可以使用HoldOff旋钮调节波形的释抑时间(扫描暂停时间),以稳定扫描和波形同步。

极性开关用于选择触发信号的极性。当拨到“+”位置时,沿信号增加的方向,当触发信号超过触发电压*时发生触发。当拨至“-”位置时,沿信号减弱方向,当触发信号超过触发电压*时发生触发。触发极性和触发电压*共同决定触发信号的触发点。

扫描模式(SweepMode)

共有三种扫描模式:自动、正常和单次。

自动:当没有触发信号输入或触发信号频率低于50Hz时,扫描为自激模式。

正常状态:当没有触发信号输入时,扫描处于就绪状态,没有扫描线。触发信号到来后,触发扫描。

单次:单次按钮就像一个复位开关。在单次扫描模式下,按下单次按钮时扫描电路复位,Ready 灯亮。当触发信号到达时产生扫描。单次扫描完成后,就绪指示灯熄灭。单次扫描用于观察非周期信号或单个瞬态信号,通常需要对波形进行拍照。

以上简单介绍了示波器的基本功能和操作。示波器还有一些比较复杂的功能,如延迟扫描、触发延迟、X-Y工作模式等,这里不再介绍。示波器的操作上手很容易,但真正的熟练必须在应用中掌握。值得指出的是,虽然示波器有很多功能,但很多时候还是使用其他仪器仪表更好。例如,在数字电路实验中,用逻辑笔判断是否出现了窄脉宽的单脉冲要容易得多;测量单个脉冲的脉宽时,最好使用逻辑分析仪。

3个实验报告写作格式模板(扩展8)

—— 种子发芽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样本第5 部分 1. 格式: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计算机实验报告

用户名se 学生证姓名学院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算法描述(可以用文字或流程图描述):

源代码:(.c文件)

用户画面(程序运行时机器上出现的画面):

2.c文件要求:

该程序应具有以下特点: a 可读性:有注释。

b 交互性:有输入提示。

c 结构化编程风格:分层缩进、换行书写。

3、投稿时间:12月26日下午1:00-6:00,工程设计中心三楼教学组。请注意:不要等到过时了!

实验报告格式样本第6 部分一、做实验

材料工具

(1)40种常见种子(如绿豆、大豆)。

(2) 4个带盖罐头、1个小勺子、8张餐巾纸、4个分别标有1、2、3、4的标签、胶水和水。

2. 方法步骤

(1)在第一个罐子里,放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子放入10颗绿豆,拧紧盖子。置于室温下。

(2)在第二罐中,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颗绿豆,撒少量水润湿餐巾纸,拧紧瓶盖。放置于室温环境;

(3)在第三个罐子里,放两张餐巾纸,用小勺子放入10颗绿豆,再加点水,让种子没过水,然后拧紧盖子。置于室温下

(4)第四个罐中,放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颗绿豆,撒少量水润湿餐巾纸,拧紧瓶盖。放置在低温环境中。通过观察,我发现1号、3号、4号罐子里的种子没有发芽,而2号罐子里的种子却发芽了。

二、研究

为什么相同质量和品种的种子有的能发芽,而有的却不能?当种子发芽时,它首先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被输送到胚根、胚和下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下胚轴伸长,胚胎发育成茎和叶。但种子的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一号种子没有发芽,因为虽然空气充足,温度适宜,但没有水分,不可能发芽。 2号种子温度适宜,水分充足,所以发芽了。 3号种子没有发芽,因为它完全浸在水中,水中没有氧气,不可能发芽。 4号种子也因缺乏适宜的温度而未能发芽。

三、讨论结果

通过这次实验,我发现种子的发芽需要充足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仔细观察,我还看到发芽的植物上有一些细细的白色根毛。事实上,它们可以增加吸水率。实验给我带来了很多乐趣,也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生物学真的很神奇。

3个实验报告写作格式模板(扩展9)

—— 血凝抑制实验报告

样品实验报告格式第7部分1.种子培养基(YEPD,g/L):称取酵母抽提物10g、胰蛋白胨20g、葡萄糖20g,加蒸馏水溶解,调节pH,定容至1000ml 。

2、发酵培养基(g/L):称取酵母抽提物10g、胰蛋白胨20g、葡萄糖100g,溶解于蒸馏水中。调节pH至1000ml左右并稀释至1000ml。装入10 个锥形瓶(250ml)中并在121C 下密封。30分钟内消毒。

3.种子培养:用移液器吸取10ml活化的种子培养基,接种到灭菌的YEPD液体培养基中。全温摇床,30,120r/min培养24小时左右。观察。有关种子液体的颜色、气味和形态的基本信息。

4、发酵方法:将培养后的种子液按8-12%的接种比例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置于全温摇床中,30,120r/min,发酵96小时。

5、工艺取样:发酵培养

基接种发酵后,每隔8小时取样,移取45ml菌液至离心试管中3800r/min离心,上清液取出分析,菌泥放置烘箱烘干,分析菌体生物量、残余葡萄糖浓度与酒精生成量,并以此为基础数据计算参数   6.生物量的测定:取等量的两份发酵液,一份由烘干法测得菌体干重(DCW),另一份稀释成一定的浓度于630 nm下测定吸光值(OD值),得到标准曲线为DCW=×OD(R=)。再以相同方法测得样品的OD值,按标准曲线计算出菌体干重。   7.还原糖的测定与乙醇的测定:使用生物传感仪测定糖类和酒精的含量 实验报告格式范文 第8篇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真菌,喜欢含糖的环境, 有氧时将葡萄糖分解成CO和水,无氧时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同时都释放出能量   生物传感器由生物识别元件和信号转换器组成,能够选择性地对样品中的待测物发出相应,通过生物识别系统和电化学或其他传感器把待测物质的浓度转为电信号,根据电信号的大小定量测出待测物质的浓度。生物传感器是应用生物活性材料(如酶、蛋白质、DNA、抗体、抗原、生物膜等)与物理或化学换能器有机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发展生物技术必不可少的一种先进的检测方法与监控方法,也是物质在分子水平的快速、微量分析方法 实验报告格式范文 第9篇一、演示目的 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 二、原理 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当尖端电极与*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而此时球型电极与*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 三、装置 一个尖端电极和一个球型电极及*板电极。 四、现象演示 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接着让尖端电极与*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放电在球型电极与*板电极之间发生 五、讨论与思考 雷电暴风雨时,最好不要在空旷*坦的田野上行走。为什么? 实验报告格式范文 第10篇  1.时钟与基带数据发生模块,位号:G   2.PSK 调制模块,位号A   3.PSK 解调模块,位号C   4.噪声模块,位号B   5.复接/解复接、同步技术模块,位号I   6.20M 双踪示波器1 台   7.小平口螺丝刀1 只   8.频率计1 台(选用)   9.信号连接线4 根 实验报告格式范文 第11篇实验报告要求 1.认真完成实验报告,报告要用*海洋大学实验报告纸,作图要用坐标纸。 2.报告中的电路图、光路图、表格必须用直尺画,数据使用钢笔、圆珠笔不得使用铅笔。 3.应在理解的基础上简单扼要的书写实验原理,不提倡大段抄书。 4.应结合具体的实验现象和问题进行讨论。 实验报告格式 1.学生姓名、学号、实验组号及组内编号; 2.实验题目; 3.目的.要求; 4.仪器用具:仪器名称及主要规格(包括量程、分度值等)、用具名称; 5.实验原理:简单但要抓住要点,即要写出原理依据的公式名称、公式表达式、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公式成立的条件。画出电路图、光路图等; 6.实验内容:应包括主要实验步骤、测量及调节方法、观察到的现象、变化的规律以及相应的解释等; 7.数据处理:画出数据表格(写明物理量和单位);按实验要求处理数据。 写出处理过程及误差。 8.结果讨论:写出结论,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的想法等进行讨论; 9.作业题。 实验报告格式范文 第12篇  1、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画图)。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3、放置玻片标本   4、观察 (先低后高)   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 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5、收放 实验报告格式范文 第13篇  1.PSK 调制模块   37K02:两调制信号叠加。1-2 脚连,输出“1”的调制信号;2-3 脚连,输出“0”的调制信号。   37W01:调节0 相载波幅度大小,使37TP02 峰峰值2~4V。   37W02:调节π相载波幅度大小,使37TP03 峰峰值2~4V。   37P01:外加数字基带信号输入铆孔。   37TP01:频率为 方波信号,由4U01 芯片(EPM240)编程产生。   37TP02:0 相 载波正弦波信号,调节电位器37W01 改变幅度(2~4V 左右)。 37TP03:π 相 载波正弦波信号,调节电位器37W02 改变幅度(2~4V 左右)。 37P02:PSK 调制信号输出铆孔。由开关37K02 决定。   1-2 相连3-4 断开时,37P02 为0 相载波输出;   1-2 断开3-4 相连时,37P02 为π相载波输出;   1-2 和3-4 相连时,37P02 为PSK 调制信号叠加输出。注意两相位载波幅度需调整相同,否则调制信号在相位跳变处易失真。   2.PSK 解调模块   38W01:载波提取电路中压控振荡器调节电位器。   38P01:PSK 解调信号输入铆孔。   38TP01:压控振荡器输出 的载波信号,建议用频率计监视测量该点上的频 率值 有偏差时,此时可调节38W01,使其准确而稳定地输出 的载波信号,即可解调输 出数字基带信号。   38TP02:频率为 的0 相载波输出信号。   38TP03:频率为 的π/2 相载波输出信号,对比38TP02。   38P02:PSK 解调输出铆孔。PSK 方式的科斯塔斯环解调时存在相位模糊问题,解调出的基带信号可能会出现倒相情况;DPSK 方式解调后基带信号为相对码,相绝转换由下面的“复接/解复接、同步技术模块”完成。   3.复接/解复接、同步技术模块   39SW01:功能设置开关。设置“0010”,为32K 相对码、绝对码转换。   39P01:外加基带信号输入铆孔。   39P07:相绝码转换输出铆孔。 实验报告格式范文 第14篇实验课程名称 开课实验室 学 院 年级专业班 学 生 姓 名 号 开 课 时 间 至学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打印格式说明 1. 三号加粗黑体 2. 开课实验室:5号加粗宋体 3. 表中内容: (1) 5号黑体 (2) 正文:5号宋体 4. 纸张:16开(20cm×) 5. 版芯 上距:2cm 下距:2cm 左距: 右距: 说明:1、“年级专业班”可填写为“00电子1班”,表示20xx级电子工程专业第1班。 2、实验成绩可按五级记分制(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或者百分制记载,若需要将实验成绩加入对应课程总成绩的,则五级记分应转换为百分制。 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模版3篇(扩展2) ——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3篇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fanwen/show-526249.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