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名言

文化作用名言警句

【第1句】: 传统文化重要性的名人名言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好像一辆车子的两个轮子,相辅而行。——周恩来良好的礼貌是由微小的牺牲组成。

——爱默生不学礼,无以立。——孔子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 但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 张衡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 神涵光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第2句】: 传统文化重要性的名人名言

【第1句】: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第2句】: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第3句】: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第4句】: 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第5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第6句】: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第7句】: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第8句】: 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好像一辆车子的两个轮子,相辅而行。——周恩来

【第9句】: 良好的礼貌是由微小的牺牲组成。——爱默生

【第10句】: 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第11句】: 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 但丁

【第12句】: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第13句】: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 张衡

【第14句】: 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 神涵光

【第15句】: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第3句】: 文化名言警句

国传统文化名言警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 爱 国 【第1句】: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第2句】: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第3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第4句】: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第5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第6句】: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第7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第8句】: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第9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第10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第11句】: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第12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明 志 【第13句】: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第14句】: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第15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第16句】: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 【第17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第18句】: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第19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第20句】: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第21句】: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

——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第22句】: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第23句】: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持 节 【第24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第25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第26句】: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第27句】: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论语·微子》 【第28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第29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第30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第31句】: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桓宽《盐铁论·地广》 【第32句】: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第33句】: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李世民《赐萧瑀》 【第34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第35句】: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正气歌》 【第36句】: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第37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第38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郑燮(xiè)《题画·竹石》 自 强 【第39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第40句】: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第三十三章 【第41句】: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第42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 《孟子·告子下》 【第43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第44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第45句】: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第46句】: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

——《商君书·画策》 【第47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第48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第49句】: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第50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乌江》 【第51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答巩仲至》 诚 信 【第52句】:修辞立其诚。

——《周易·乾·文言》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第53句】: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鱼父》 【第54句】: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第55句】:轻诺必寡信。

——《老子》第63章 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第56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第57句】: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第58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可:可以立身处世。

【第59句】: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第60句】: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果:果断 【第61句】: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知 耻 【第62句】:记己有耻。

——《论语·子路》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第63句】: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孟子·公孙丑上》 【第64句】: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 他。

【第65句】: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才真的是不 知羞耻啊! 【第66句】:知耻近乎勇。

——《礼记·中庸》 【第67句】: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杨雄《法言·君子》 【第68句】: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朱熹《朱子语类》倦十三 【第69句】:五刑不如一耻。——吕坤《呻吟语·治道》 【第70句】: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

——龚自珍《明良论二》 改 过 【第71句】: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第72句】:改过不吝。

——《尚书·仲虺(huǐ)之诰》 【第73句】: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第74句】: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

【第4句】: 文化的名言警句

【第1句】:文化不能从上向下压,因为它应该是从下面高涨起来的。——里德

【第2句】:文化的进步乃是历史的规律。——约翰·赫尔达

【第3句】:文化的视野超越机械,文化仇恨着仇恨;文化有一个伟大的激情,追求和美与光明的激情。——马大·安诺德

【第4句】:文化开启了对美的感知。——爱默生

【第5句】:文化是,或者说应该是,对完美的研究和追求;而文化所追求的完美以美与智为主要品质。——阿诺德

【第6句】:文化虽然不像文明那样具有地区的广泛性,但是,它相应地和各个国家的每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具有更深刻的联系。——森谷正规

【第7句】: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毛泽东

【第8句】: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经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垢政治和经济。——毛泽东

【第9句】:有如语言之于批评家,望远镜之于天文学家,文化就是指一切给精神以力量的东西。——爱献生

【第10句】:在这富有历史背景、富有高度私人秘密性的社会,人类的文化应是多彩多姿的。——黑塞

【第11句】:智慧是知识凝结的宝石,文化是智慧放出的异彩。——印度

【第12句】:中国的长斯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毛泽东

【第13句】:所谓文化,比起文明开化往往不过是掩蔽蒙昧无知的最后一层裱糊板。——马洛利

【第14句】:任何一个文化的轮廓,在不同的人的眼里看来都可能是一幅不同的图景。——雅各布。布克哈特

【第15句】: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宗旨。——高尔基

【第16句】:人生来本是一个蛮物,惟有文化才使他高出于禽兽。——《世俗智慧的艺术》

【第17句】:克服民族性是文化的胜利。——爱献生

【第18句】:道德文化有可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是认识到我们应该控制自己的思想。——Charles Darwin

【第19句】: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毛泽东

【第20句】:不伴随力量的文化,到明天将成为灭绝的文化。——邱吉尔

【第5句】: 有关传统文化的名人名言

【第1句】: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第2句】: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孔子【第3句】: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魏徵【第4句】: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孔子【第5句】: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第6句】: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第7句】: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第8句】: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孔子【第9句】:命为志存。

——朱熹【第10句】: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第11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第12句】: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第13句】: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列传》【第14句】: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第15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训俗遗规》【第16句】: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第17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孔子【第18句】: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

——《练兵实纪·刚复害》【第19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第20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第21句】: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第22句】: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陆游【第23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屈原《卜居》【第24句】: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第25句】:损者三乐:乐骄东,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孔子【第26句】: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雷锋【第27句】: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28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第29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

【第6句】: 宣传中华文化的名言警句

弘扬民族精神,继承优良传统,传承传统文化。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发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创造先进灿烂中华文化,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东方文化的明珠,中国智慧的精华

另《龙文》歌词全文可用

一弹戏牡丹 一挥万重山

一横长城长 一竖字铿锵

一画蝶成双 一撇鹊桥上

一勾游江南 一点茉莉香

洒下床前明月光

上下千年一梦长

古今如一龙凤凰

【第7句】: 八处文化格言警句征集

关于文化的名言警句

【第1句】:文化的价值在于它对人类品性的影响。除非文化能使品性变为高尚、有力。文化的作用在于裨益人生,它的目标不是美,而是善。 (毛 姆)

【第2句】:文化不能从上向下压,因为它应该是从下面高涨起来的。 (里 德)

【第3句】:克服民族性是文化的胜利。 (爱默生)

【第4句】:所谓文化,比起文明开化往往不过是掩蔽愚昧无知的一层裱糊纸。

(马洛利)

【第5句】:有如语言之于批评家,望远镜之于天文学家,文化就是指一切给精神以力量的东西。 (爱默生)

【第6句】:不伴随力量的文化,到明天将成为灭绝的文化。 (邱吉尔)

【第7句】:任何一个文化的轮廓,在不同的人的眼里看来都可能是一幅不同的图景。(雅各布.布克哈特)

【第8句】:大众媒体提供的,不是流行的艺术,而是像食物一样要被消费的娱乐,然后忘记掉,再被新的菜式所替代。 (奥 登)

【第9句】:新闻流行着,但它主要作为虚构流行。生活是一个世界,报纸上看到的生活是另外一个世界。 (切斯特顿)

【第10句】: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这是人;做一切想做的事,这是神。(拿破仑)

【第11句】:一个新的想法是非常脆弱的,他可能被一声耻笑或一个呵欠扼杀,可能被一句嘲讽刺中身亡,或者因某位权威人士皱一下眉便郁郁而终。

(查尔斯·布劳尔)

【第12句】:任何人都可能犯错误,但只有傻瓜才坚持错误。 (西塞罗)

【第13句】: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锐敏得多的嗅觉,但是它不能辨别在人看来是各种东西的特定标志的气味的百分之一。 (恩格斯)

【第14句】:文化是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它作为社会一分子所习得的任何才能与习惯,是人类为使自己适应其环境和改善其生活方式的努力的总成绩.。 (泰 勒)

【第15句】:中国传统文化之根本精神为融和与自由。 (许思园)

【第16句】:人与文化是一种共在关系,即人是有文化的人,文化是人的文化,人的存在离不开文化的存在,文化的存在也离不开人的存在。 (李金齐)

【第17句】:文化作为人最核心的内在因素,决定了人之所以为人,此人之所以非彼人。占有文化、支配文化、创造文化的意识和能力,彰显着人与人的根本差别。

(彭文山)

【第18句】:文,错画也。 (许 慎)

【第19句】:礼,有质有文。质者,本也。礼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谓之中。 (刘宝楠)

【第20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 子)

【第8句】: 有什么关于“文化·人文”的名言警句

●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经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垢政治和经济(毛泽东)

●所谓文化,比起文明开化往往不过是掩蔽愚昧无知的一层裱糊纸(马洛利)

●有如语言之于批评家,望远镜之于天文学家,文化就是指一切给精神以力量的东西(爱献生)

●不伴随力量的文化,到明天将成为灭绝的文化(邱吉尔)

●文化不能从上向下压,因为它应该是从下面高涨起来的(里德)

●克服民族性是文化的胜利(爱献生)

●智慧是知识凝结的宝石,文化是智慧放出的异彩(印度)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毛泽东)

●中国的长斯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毛泽东)

●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毛泽东)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mingyan/show-410029.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