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敬佩诗人名言-诗句

关于敬佩他人的名言

心服口服外带佩服

评书表演艺术大师 单田芳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

佩服名言中国现代作家、政治评论家 鲁迅一个真正的人,用不着考虑别人对他什么看法,而人们对他,不外乎是佩服或者憎恨。

俄国19世纪小说家 屠格涅夫破坏的人和建设的人,两者都是意志的现象:一个是准备工作,另一个是完成工作;前者好像是一个恶的天才,后者似乎是一个善的天才;对这一个给予光荣,对另一个给予忘却。

恶者哇啦哇啦,把庸俗的人们从梦里惊醒,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可是善者却一直默不作声。

法国作家 巴尔扎克我发现我生命里所崇拜的都是那些热血的人们,虽然我不是一个冷血的人,但我的血液是温的,我总是喜欢看见那些热血的人们,我希望我成为他们中的一个。

我总是发现,当我在发呆的时候,他们已经在思考了,当我在思考的时候,他们已经行动了,当我行动的时候,他们已经翘了,然后我又不敢行动了。

翘了的他们就成为我生命里至高的仰望。

我天生佩服他们,希望他们身上的血能够温热我的身体。

赛车手、作家、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 韩寒 《1988》我为什么爱好中国文学

这些问题不容易回答。

我的同胞们八世纪穿着熊皮在树林里过着很野蛮的生活时,唐朝的诗人在创作绝句、律诗和古诗。

从《诗经》到当代诗人的作品中国诗歌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国风》的抒情诗多么精彩啊,楚辞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多么美丽。

汉朝的民歌和乐府,南北朝的山水诗,唐、宋伟大诗人的作品,元朝的散曲,都属于世界文学,也对西方文学影响很大。

谁有机会阅读这些作品,谁都会爱上中国文学。

通过文学,读者会认识很多很多的非常可爱、非常值得佩服的人物。

我自己爱上了《国风》中的“美妹”们和辣妹子。

南北朝的《子夜歌》会引起我的情欲。

我翻译《水浒传》的时候,恨不得上山去跟108个好汉打交道。

翻译沈从文的《边城》时,我很想到作者的故乡去,跟那儿的很朴素、很正直、很爽快的居民在一起过一段日子。

我希望有一天能实现一个大愿望:跟着我的朋友李锐到吕梁山去,跟《无风之树》和《万里无云》中的人物见面。

关于佩服的名言瑞典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18位终身评委之一 马悦然这年的冬天,主人受供销社主任庞虎腿上新装义肢的启发,决心要为我制作一个义蹄。

凭借着几年前那段友谊,主人和女主人找到庞虎的妻子王乐云,说明了心情,在王乐云的帮助下,主人和女主人把庞虎的义肢里里外外研究个透彻。

庞虎的义肢是到上海一家专为革命残疾军人服务的工厂订做的,我一头驴,不可能享受到这样的待遇。

即使是那家工厂愿意为一头毛驴制作假蹄子,我的主人也承担不了昂贵的造价。

于是,主人和女主人决定自己动手为我制作一只假蹄子。

他们费了整整三个月工夫,做了毁,毁了再做,最后,做出了一只从外观上足可乱真的假蹄子,绑在了我的断肢上。

他们拉着我在院子里走了几圈,感觉比绑一只破皮鞋好很多。

我的步伐虽然僵硬,但瘸的程度大大减轻。

主人牵着我,走在大街上,昂头挺胸,洋洋得意,仿佛示威。

我也尽量地往好里走,努力为我的主人长脸。

屯里的孩子跟在我们身后看热闹。

我看到了路边那些人的目光,听到了他们的议论。

他们对我的主人很是佩服。

我们与面黄肌瘦的洪泰岳迎面相逢。

洪泰岳冷笑着说: “蓝脸,你这是向人民公社示威吗

” “不敢,”我的主人说,“我跟人民公社是井水不犯河水。

” “可你走在人民公社的大街上。

”洪泰岳低手指指地,抬手指指天,冷冷地说,“可你还呼吸着人民公社的空气,还照着人民公社的阳光。

”“没有人民公社之前,这条大街就有,没有人民公社之前,就有空气和阳光。

”我的主人说,“这些,是老天爷送给每个人、每个动物的,你们人民公社无权独占

”我的主人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在街上跺跺脚,仰脸被太阳晒着,说,“好空气,好阳光,真好

”他拍拍我的肩膀,说,“老黑,你大口喘气,死劲踏地,让阳光照着。

”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家 莫言 《生死疲劳》

著名爱国诗人的名言警句及事迹

李白 (701年~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

  一、好,喜纵横  李白于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于西域的碎叶,五岁时随家人定居于昌隆(今四川江油)的青莲乡。

  李白少时,好任侠,且喜纵横。

昌隆所在的绵州地区,自汉末以来,便是道教活跃的地方。

因此,李白从少年时起,常去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经。

后来,他与一位号为东岩子的隐者隐居于岷山,潜心学习,多年不进城市。

他们在自己居住的山林里,饲养了许多奇禽异鸟。

这些美丽而驯良的鸟儿,由于饲养惯了,定时飞来求食,好像能听懂人的语言似的,一声呼唤,便从四处飞落阶前,甚至可以在人的手里啄食谷粒,一点都不害怕。

这件事被远近传作奇闻,最后竟使绵州刺史亲自到山中观看鸟儿们的就食情况。

这位刺史见他们能指挥鸟类的行动,认定他们有道术,便想推荐二人去参加道科的考试。

可是,二人都婉言拒绝了。

当时有名的纵横家赵蕤[ruí]也是李白的好友,此人于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就著成了《长短经》十卷。

那时李白才十六岁。

赵蕤这部博考六经异同、分析天下形势、讲求兴亡治乱之道的纵横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李白极大的兴趣。

他以后一心要建功立业,喜谈王霸之道,也正是受到这部书的影响。

  李白有三个老婆,第一个是许宰相的孙女,姓许。

第二个,不详其姓。

第三个宗宰相的孙女,姓宗。

此外还有一个姓刘的。

他有两子一女,其中一子一女是许氏生的。

子名:伯禽,小名“明月奴” ;女名:平阳 ;另一子名:天然,小名“颇黎”。

李白之所以为子女取名如此,是与他家曾居碎叶有关。

西亚、中亚当时盛行拜火教和明教,祀天地日月水火。

  第一个老婆,是公元727年在湖北安陆经过两个朋友胡紫阳和马正公的撮合,娶了前宰相许围师的孙女,其实也谈不上娶,就是当了个倒插门女婿。

由于在婚后长达十年的时间里,李白都生活在他老丈人家里,寄人篱下的滋味本来就使他非常的郁闷了,哪儿还有心思去琢磨其他的事情。

这是李白的第一次婚姻,可能他还是抱着很负责的心态去对待的,并且从婚后得育一男一女两子这个情况来看,双方的婚姻生活还是十分和谐的。

  第一个情人,公元739年,也就是在距第一次结婚12年、距第一任老婆去世一年之后,李白娶了一个姓刘的女人。

李白带着这个女人曾经到安徽买了一套房子,但不久两人就分开了。

  第二个老婆,公元745年,李白在山东任城,与一当地妇人结婚。

这时候的李白刚从首都长安出来,背着一大布袋金银财宝和杜甫、高适一路取道河南商丘,并在此逗留很久。

与他二人分手之后,李白自己前往泰山考取道箓,路过任城,寂寞的他结识了这位妇人,两人情投意合,当下便领了结婚证。

李白的这个老婆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并且李白在山东兖州置下了大批田产,在此后他云游在外的生活中,这些田产就交给了妻子。

可见,李白对该妻子十分信任,可惜的是这个妻子在他们结婚五年后,不幸亡故。

  第三个老婆,公元750年,李白在河南开封结识武则天时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氏,要说起两人的结识还颇有点浪漫的味道,说是李白酒醉梁园,诗兴大起,便挥笔在墙上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梁园吟》,写完了可能还找个墙角撒过尿,然后提起长衫歪歪倒到的走了。

走后不久,宗氏就和仆人来到了这,看见这首诗,久久不能释怀。

正好梁园的保洁员看见了,马上就要擦掉,宗氏便要求不能擦。

但是人家保洁员,不擦掉是会被扣工钱的。

无奈,宗氏实在是被这首才华横溢的诗歌所折服了,便花千金买下了这面墙壁。

于是也就留下了这段“千金买壁”的佳话。

在很多史料的记载中,都描述这个宗氏是一才貌俱全的大家闺秀,唉,羡慕啊。

并且宗氏美女也是忠实的道教信仰者。

好了,现在的这个妻子应该和李白有着共同的革命信仰和一致的文学道德情操,应该算有记载的李白的第一次爱情,注意是爱情。

但是,也可能是信仰这个东西太重要了,有时候甚至会超过爱情,公元761年,宗氏到邝山学道去了。

于是,李白便又孤零零的一人了,此后便不复再娶,男人要是经历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爱情之后,便视天下女人如无物了。

但是由于二人感情深厚,宗氏在李白从磷冤案时多次施救。

得一此女为妻,足矣。

  二、仗剑远游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他乘舟沿江出峡,渐行渐远,家乡的山峦逐渐隐没不可辨认了,只有从三峡流出的水仍跟随着他,推送着他的行舟,把他要送到一个陌生而又遥远的城市中去。

  1.江陵幸遇司马承祯 :李白没有想到在江陵会有一次不平凡的会见,他居然见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的司马承祯。

天台道士的司马承祯不仅学得一整套的道家法术,而且写得一手好篆,诗也飘逸如仙。

玄宗对其非常尊敬,曾将他召至内殿,请教经法,还为他造了阳台观,并派胞妹玉真公主随她学道。

李白能见到这个备受恩宠的道士,自然十分开心,还送上了自己的诗文供其审阅。

李白器宇轩昂,资质不凡,司马承祯一见己十分欣赏,及至看了他的诗文,更是惊叹不已,称赞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因为他看到李白不仅仪表气度非凡,而且才情文章也超人一等,又不汲汲于当世的荣禄仕宦,这是他几十年来在朝在野都没有遇见过的人才,所以他用道家最高的褒奖的话赞美他。

这也就是说他有“仙根”,即有先天成仙的因素,和后来贺知章赞美他是“谪仙人”的意思差不多,都是把他看做非凡之人。

这便是李白的风度和诗文的风格给予人的总的印象。

  李白为司马承祯如此高的评价欢欣鼓舞。

他决心去追求“神游八极之表”这样一个永生的、不朽的世界。

兴奋之余,他写成大赋《大鹏遇希有鸟赋》,以大鹏自喻,夸写大鹏的庞大迅猛。

这是李白最早名扬天下的文章。

从江陵起,他开始了他鹏程万里的飞翔。

  2.洞庭葬友 李白自江陵南下,途经岳阳,再向南去,便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之一。

可是正当泛舟洞庭时,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李白自蜀同来的旅伴吴指南暴病身亡。

李白悲痛万分,他伏在朋友的身边,号陶大哭,泣尽继之以血。

由于他哭得过于伤痛,路人听到都为之伤心落泪。

旅途上遇到这样的不幸,真是无可奈何,李白只好把吴指南暂时殡葬于洞庭湖边,自己继续东游,决心在东南之游以后再来搬运朋友的尸骨。

李白来到了庐山,在此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望庐山瀑布》诗。

  3.江南之行  李白到了六代故都金陵。

此地江山雄性,虎踞龙盘,六朝宫阅历历在目。

这既引起李白许多感慨,也引起了他对自己所处时代的自豪感。

他认为往日之都,己呈一片衰颓之气,没有什么好观赏的了,根本不及当今皇帝垂拱而治,天下呈现出的一片太平景象。

金陵的霸气虽己消亡,但金陵的儿女却饱含深情地接待李白。

当李白告别金陵时,吴姬压酒,金陵子弟殷勤相送,频频举杯劝饮,惜别之情如东流的江水,流过了人们的心头,使人难以忘却。

李白告别金陵后,从江上前往扬州。

扬州是当时的一个国际都市。

李白从没有看到过如此热闹的城市,与同游诸人盘桓了一些时日。

到了盛夏,李白与一些年轻的朋友“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边。

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好不惬意。

到了秋天,他在淮南(治所在扬州)病倒了。

卧病他乡,思绪很多,既感叹自己建功立业的希望渺茫,又深深地思念家乡,惟一能给他带来点安慰的,便是远地友人的书信。

  李白在淮南病好之后,又到了姑苏。

这里是当年吴王夫差与美女西施日夜酣歌醉舞的地方,李白怀古有感,写了一首咏史诗《乌栖曲》。

这首诗后来得到了贺知章的赞赏,称其可以泣鬼神矣。

由此看来,李白的乐府诗有时虽袭用旧题,却多别出新意。

姑苏的历史遗迹固然引起了李白的怀古之情,美丽单纯的吴姬、越女更让李白赞美不己。

在昔日西施浣纱的茑萝山下,李白以自己的生花妙笔为现今在浣纱石上的越女留下了一幅幅优美的速写。

李白由越西归,回到了荆门。

在荆门他一呆就是三个月。

虽然思乡心切,但功业没有一点成就,他自觉难于回转家园。

最后,他决定再度漫游。

首先,他来到洞庭湖,把吴指南的尸骨移葬到江夏(今湖北武昌)。

他在江夏结识了僧行融,又从他那里了解到孟浩然的为人,于是便去襄阳拜见孟浩然,由此写下了著名的五律诗《赠孟浩然》不久,李白到了安陆,在小寿山中的道观住了下来。

然而,隐居于此并非长久之计,他仍然想寻找机会,以求仕进。

在隐居寿山时,李白以干谒游说的方式结交官吏,提高自己的声誉。

李白的文才得到了武后时宰相许圉师的赏识,便将其招为女婿。

李白与夫人许氏在离许家较近的白兆山的桃花岩下过了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

可是美好的夫妻生活并没有令李白外出漫游以图功业的心志有所衰微减退。

他以安州妻家为根据地,又几次出游,结识了一些官吏和贵公子,并于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谒见荆州长史兼襄州刺史韩朝宗。

  三、一进长安  封建帝王常在冬天狩猎。

唐玄宗即位后,己有过多次狩猎,每次都带外国使臣同去,耀武扬威,以此震慑邻国。

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玄宗又有一次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因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

  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幅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

李白西来的目的是献赋,另外,也趁此游览一下长安,领略这座万国朝拜的帝京风光。

他居住在终南山脚下,常登临终南山远眺。

当他登上终南山的北峰时,眼前呈现出泱泱大国的风貌。

他深感生存在这样的国家是不平凡的,因此颇有自豪之感。

可一想到这兴旺发达的帝国内部己产生了腐朽的因素,他的轩昂情绪又受到打击。

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最后两句说何时人少室,王母应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

李白还在送卫尉张卿的诗中陈述自己景况很苦,希望引荐,愿为朝廷效劳。

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

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

李白有次去紫极宫,不料竟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

他早就拜读过贺老的诗,这次相遇,自然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

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兴奋地解下衣带上的金龟叫人出去换酒与李白共饮。

李白瑰丽的诗歌和啸洒出尘的丰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间?”  一年快过去了,李白仍然作客长安,没有机会出任,他的心情有些沮丧。

好友诚意相邀,希望他同去青山之阳的别业幽居,但李白无意前往。

这次去长安,抱着建功立业的理想,却毫无着落,这使李白感到失望并有点愤懑。

往王公大人门前干谒求告,也极不得意,只有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开了长安。

  四、赐金放还的详情:  42岁的李白得到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的推荐(一说由道士吴筠引荐)到了长安,唐玄宗对李白的才华很赏识,礼遇隆重。

李阳冰《草堂集序》谓:“降辇步迎,如见绮皓(秦汉间“商山四皓”之一)”。

“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

”。

但唐玄宗只让他供奉翰林,做自己的文学侍从。

三年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 。

  三年长安生活,使李白对朝中种种腐败、黑暗有了更多的认识。

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是李白政治生涯的分水岭。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

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

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

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草拟文告,陪侍皇帝左右。

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 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

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

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在长安时,李白除了供奉翰林、陪侍君王之外,也经常在长安市上行走。

他发现国家在繁荣的景象中,正蕴藏着深重的危机,那便是最能够接近皇帝的专横的宦官和骄纵的外戚。

他们如乌云一般笼罩着长安,笼罩着中国,给李白以强烈的压抑感。

  与此同时, 李白放浪形骸的行为又被翰林学士张坦所诽谤,两人之间产生了一些嫌隙。

  朝政的腐败、同僚的诋毁, 使李白不胜感慨。

他写了一首《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表示有意归山。

谁料就在此时,倒被赐金放还,这似乎令李白感到非常意外。

这次被赐金放还似乎是李白说了不合时宜的话。

  五、再次远游  1.漫游梁宋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

在这里,他遇到正在蹭蹬不遇的杜甫。

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

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

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业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

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会面,访道求仙。

这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

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

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

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

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

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年的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各自寻找道教的师承去造真簏(道教的秘文)、授道簏去了。

李白到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宫清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簏,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

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篆的盖寮,为他造了真寰。

此次的求仙访道,李白得到了完满的结果。

天宝四年(公元745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

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也偕同去齐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

就在这年冬天,两人分手,李白准备重访江东。

  2.东去吴越  李白离开东鲁,便从任城乘船,沿运河到了扬州。

由于急着去会稽会见元丹丘,也就没有多滞留。

到了会稽,李白首先去凭吊过世的贺知章。

不久,孔巢文也到了会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文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泛舟静湖,往来剡溪等处,徜徉山水之中,即兴描写了这一带的秀丽山川和美丽妇女。

在金陵,李白遇见了崔成甫。

两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情怀更加相投。

每次游玩时,都尽情畅游,不计早晚。

他们泛舟秦淮河,通宵达旦地唱歌,引得两岸人家不胜惊异,拍手为他们助兴。

两人由于性格相投、遭遇相似,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为默契,友情更深厚,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诗系在衣服上,每当想念,便吟诵一番。

  3.探幽燕,走江南  李白在吴越漫游了几年,漂泊不定。

这时国家混乱,情况一年比一年差。

在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心情引导下,他决计去幽燕(今北京一带),以探虚实。

到了幽燕之后,李白亲眼看到安禄山秣马厉兵,形势己很危急,自己却无能为力。

安史之乱前两三年,李白漫游于宣城、当涂、南陵、秋浦一带,仍然衣食依人,经常赋诗投赠地方官,以求帮助。

在此次漫游期间,李白因夫人许氏病亡,又娶宗氏。

家庭多变,国家多事,李白一面求仙学道,一面企图为国建功,对于国家安危,颇多关切,虽然仍事漫游,已与过去有所不同。

  六、病逝途中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策发,李白避居庐山。

那时,他的胸中始终存在着退隐与济世两种矛盾的思想。

永王李磷恰在此时出师东巡,李白应邀入幕。

李白入幕后,力劝永王勤王灭贼,而对于政治上的无远见,他也作过自我检讨。

同在江南的萧颖士、孔巢文、刘晏也曾被永王所邀而拒不参加,以此免祸,李白在这点上显然不及他们。

永王不久即败北,李白也因之被系浔阳狱。

这时崔涣宣慰江南,收罗人才。

李白上诗求救,夫人宗氏也为他啼泣求援。

将吴兵三千军驻扎在浔阳的宋若思,把李白从监牢中解救出来,并让他参加了幕府。

李白成为宋若思的幕僚,为宋写过一些文表,并跟随他到了武昌。

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并以宋的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

但不知什么原因,后来不但未见任用,反被长流夜郎(今贵州梓潼),完全出乎意料。

因为当时永王幕下的武将均巴得到了重用。

事情之所以发生变故,可能与崔涣、张镐这批人的失势有关。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冬,李白由浔阳道前往流放之所——夜郎。

因为所判的罪是长流,即将一去不返,而李白此时已届暮年,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不由更觉忧伤。

由于李白在海内素负盛名,此行沿路受到地方官的宴请,大家都很尊重他,并没有把他看做一个遭流放的罪人。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行至巫山,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

这样,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

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

到了江夏,由于老友良宰正在当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阵。

乾元二年,李白应友人之邀,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幽情,赋诗抒怀。

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

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他往来于两地之间,仍然依人为生。

上元二年,己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

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

上元三年(公元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二岁。

  ( 关于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总体可以概括为三种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

第一种死法见诸《旧唐书》,说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

应该比较可信。

第二种死法亦见诸其他正史或专家学者的考证之说,不能偏信。

说当李光弼东镇临淮时,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

而第三种死法则多见诸民间传说,极富浪漫色彩,与诗人性格非常吻合。

可信可不信。

说李白在当涂的江上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

但是不管哪一种死法,都因参与永王李璘谋反作乱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为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得还后不久,就结束了他传奇而坎坷的一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纵观李白的三种死法,笔者比较相信《旧唐书》之说。

)(抄的)

敬佩之情的名人名言

我对阁下的崇敬之情,宛如涛涛江水绵绵不绝

经典西方哲学家名人名言

西方哲学家的名言。

【经典名言第1句】:泰戈尔——“我象村里轻的人一样年轻,象村年迈的样年迈。

【经典名言第2句】:康德——“痛苦就是被迫离开原地。

【经典名言第3句】:泰勒斯(古希腊)——“水是最好的。

”托马斯.阿奎那:人生在世,不过是过路的旅客 伏尔泰:我不同意你所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亚当斯密:人的本性就是追求个人利益 卢梭:人人生而自由平等 叔本华:幸福不过是欲望的暂时停止 克尔凯戈尔:人最容易忘记的是自己 泰勒斯:只有那些从不仰望星空的人,才不会跌入坑中 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马基雅伟利:政治无道德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黑格尔:存在就是合理,合理的也都要存在 罗素:我正在说谎 萨特:他人就是地狱.人对人是狼

【经典名言第4句】:苏格拉底,从不著书立说,推崇“无拘无束的辩论或讨论”。

比较出名的一句是,他被法庭判死刑后安详地说——“死别的时辰已经到了,我们各走各的路吧——我去死,你们去活。

哪一个更好,唯有神才知道了。

【经典名言第5句】:笛卡儿——“怀疑一切”;“我可以怀疑一切,但我却不能怀疑我正在怀疑。

”——“我思故我在

【经典名言第6句】:斯宾诺莎——“理性能使人自由。

” 哲学名言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柏拉图:群众永远生活在无知的洞穴之中 亦壁鸠鲁:幸福就是 肉体无痛苦,灵魂无纷扰 基督精神:拯救灵魂必须放弃肉欲

关于崇敬的故事和名言

【名人】 马志尼

【名言】 青年人啊,热爱理想吧,崇敬理想吧。

理想是上帝的语言。

高于一切国家和全人类的,是精神的王国,是灵魂的故乡。

补充: 罗曼·罗兰

【名言】 我们只崇敬真理,自由的、无限的、不分国界的真理,毫无种族歧视或偏见的真理。

补充: 保尔柯察金 保尔·柯察金,出生于贫困的乌克兰铁路工人家庭,早年丧父,全凭母亲替人洗衣做饭维持生计。

12岁时,母亲把他送到车站食堂当杂役,在那儿他受尽了凌辱。

他憎恨那些欺压穷人的店老板,厌恶那些花天酒地的有钱人。

“十月革命”爆发后,帝国主义和反动派妄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保尔的家乡乌克兰谢别托卡镇也经历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内战的岁月。

红军解放了谢别托夫卡镇,但很快就撤走了,只留下老布什维克朱赫来在镇上做地下工作。

他在保尔家住了几天,给保尔讲了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许多道理,朱赫来是保尔走上革命道路的最初领导人。

在一次钓鱼的时候,保尔结识了林务官的女儿冬妮娅。

一天,朱赫来被白匪军抓走了。

保尔到处打听他的下落,在匪兵押送朱赫来的途中,保尔猛扑过去,把匪兵打倒在壕沟里,与朱赫来一起逃走了。

由于波兰贵族李斯真斯基的儿子维克多的告密,保尔被抓进了监狱。

在狱中,保尔经受住了拷打,坚强不屈,为迎接白匪头子彼得留拉来小城视察,一个二级军官错把保尔当作普通犯人放了出来。

他怕重新落入魔掌,不敢回家,遂不由自主地来到了冬妮娅的花园门前,纵身跳进了花园。

由于上次钓鱼时,保尔解救过冬妮娅,加上她又喜欢他“热情和倔强”的性格,他的到来让她很高兴。

保尔也觉得冬妮娅跟别的富家女孩不一样,他们都感受到了朦胧的爱情。

为了避难,他答应了冬妮娅的请求,住了下来。

几天后,冬妮娅找到了保尔的哥哥阿尔焦姆,他把弟弟送到喀察丁参加了红军。

保尔参军后当过侦察兵,后来又当了骑兵。

他在战场上是个敢于冲锋陷阵的干将而且还是一名优秀的政治宣传员。

他特别喜欢读《牛虻》、《斯巴达克思》等作品,经常给战友们朗读或讲故事。

在一次激战中,他的头部受了重伤,但他用顽强的毅力战胜了死神。

他的身体状况使他不能再回前线,于是他立即投入了恢复和建设国家的工作。

他做团的工作、肃反工作,并忘我地投入到艰苦的体力劳动中去。

特别是修建铁路的工作尤为艰苦;秋雨、泥泞、大雪、冻土,大家缺吃少穿,风餐露宿,而且还有武装匪徒的袭拢和疾病的威胁。

在这一段时间里,他和冬妮娅的爱情产生了危机,冬妮娅那庸俗的个人主义令他反感。

等到在修筑铁路时又见到她的时候,她已和一个有钱的工程师结了婚。

保尔在铁路工厂任团委书记时,与团委委员丽达在工作上经常接触,俩人逐渐产生了感情。

但他又错把丽达的哥哥当成了她的恋人,因而失去了与她相爱的机会。

补充: 在筑路工作要结束时,保尔得了伤寒并引发了肺炎,组织上不得不把保尔送回家乡去休养。

半路上误传出保尔已经死去的消息,但保尔是第四次战胜死亡回到了人间。

病愈后,他又回到了工作岗位,并且入了党。

由于种种伤病及忘我的工作和劳动,保尔的体质越来越坏,丧失了工作能力,党组织不得不解除他的工作,让他长期住院治疗。

在海滨疗养时,他认识了达雅并相爱。

保尔一边不断地帮助达雅进步,一边开始顽强地学习,增强写作的本领。

1927年,保尔已全身瘫痪,接着又双目失明,肆虐的病魔终于把这个充满战斗激情的战士束缚在床榻上了。

保尔也曾一度产生过自杀的念头,但他很快从低谷中走了出来。

这个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并且没有丝毫写作经验的人,开始了他充满英雄主义的事业——文学创作。

保尔忍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先是用硬纸板做成框子写,后来是自己口述,请人代录。

在母亲和妻子的帮助下,他用生命写成的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终于出版了

保尔拿起新的武器,开始了新的生活。

采纳哦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43530.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