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没有用的读后感
教育是没有用的读后感(1)
当我第一次看到林格老师的新书《教育是无用的》时,我就被书名吸引了。教育没用?那么我们老师都是在做无用功吗?带着这份好奇心,我在短短几天内读完了这本书。这本书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教育就是为孩子提供一双适合脚的鞋子。想起自己多年的教育生涯,我突然想到:如果孩子是脚,那么教育就应该是鞋!扪心自问,我们要深入思考:我们教育的“鞋”真的适合每个孩子的“脚”吗?
事实上,我们在创作“鞋子”的时候,并没有尊重孩子们的意见。我们评判学生总是根据他们是否听老师的话。我们总认为学生的作业达不到我们的要求。我们总觉得他们上课没有认真听我们的讲解……所有这些以老师为中心的教育活动,不就是要把我们认为适合的“鞋”穿在孩子的脚上吗?
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首先要转变观念,把孩子当作上天赐予的礼物来爱护,珍惜孩子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个性,认真发掘每个孩子的潜能,充分发挥孩子的潜能。了解每个孩子的长处,了解每个孩子的发展需求,帮助每个孩子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确立发展方向,树立自信,打造一双真正适合孩子的“鞋” “脚”。
鞋匠不仅为世界上每个人,无论男女老少制作鞋子,而且为每个人制作不同季节、不同质地、不同功能的鞋子。同样,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观也必须注重“全面”和“发展”。我们不能只关注少数“尖子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也不能只关心学生的成绩而抑制学生兴趣爱好的发展。正如不同年龄段的人需要穿不同尺码的鞋子一样,处于发育阶段的儿童的生理和心理也在不断变化。教育也必须适应儿童的发展,教育者必须用发展的视角来科学评价儿童。只有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才能算真正的教育。
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每个孩子的先天素质和生活环境都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是正常的。每个孩子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多彩的人。一个独特的世界。我们教育的目的不是消除这种个体差异,而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弘扬学生的个性,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更好、更有特色的人才。
审视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确实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但只要我们坚持“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的理念,努力打造适合孩子“脚形”、能陪伴孩子自由行走的“教育鞋”,我们的教育就会充满活力。
让我们共同努力,回归教育的纯真!
教育是没有用的读后感(二)
《教育无用》一书是教育专家林格颠覆当前教育理念的代表作。这是一本拯救孩子、解放家长和老师的好书。全国100所知名中小学校长联合推荐,具有实用教育价值。图书。这本书包含了他对教育的一些真实见解。主张回归教育本质,让孩子成为教育的主体,解放家长和老师。
林格先生走遍全国近1000个县,走访1200所学校,面对数万名家长,考察20多个国家的教育状况。他从更广阔的视角、更高的高度来分析。当前教育的困境是“推牛头吃草”、孩子厌学等等。在过去几十年的教育中,孩子并没有被视为教育的主体。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以知识为中心来设计的。儿童仅仅被视为知识的接受者,而不是知识的主人。孩子随时随地都是“教育”的对象。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许多家长和老师担心自己无法在孩子面前树立权威。他们习惯于高高在上,无所不知。当面对孩子所犯的错误时,他们常常严厉地说。
林格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灵魂的诱导。教育是“以灵魂反映灵魂”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如果过于依赖大脑和知识的传递,心灵就会失去感知、感受、感应的能力。我们的日常生活常常被各种各样的情绪和想法所主宰,但有时,我们还是能极其清晰、深刻地感觉到,我们可能正在品味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学校提出办学指导思想:“为孩子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础”、“构建幸福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等,而不评价办学目标如何建议的。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教育的目的是为孩子的生活质量服务,创造适合学生成长的生活和学习状态。欲望使我们存在,但心灵决定我们存在的质量。住在后巷的颜回,只有粗粮和水,但他却过得很幸福。所以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本身并不取决于你得到多少,而是取决于你感受多少。
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知道孩子最需要什么?这是最重要的。每天与孩子相处的老师和家长有很多。他们身体上最亲近,但精神上却相距甚远,他们不知道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几年前,北京发生了一起家庭悲剧。夫妻俩都是知名大学的教授,家庭条件优越。然而,他们16岁的孩子因为无法忍受家人的压迫和父母对他与女友关系的干涉,用菜刀残忍地杀害了父母。后来,当法官在法庭上问他杀人的真正动机时,他说:“因为我的父母在去世前仍然不知道我需要什么。”我想这句话是对所有教育工作者说的。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是孩子的内在需要。无数事实证明,只要你的孩子觉得你真心关心他,他就不会让你失望太多。孩子是整个家庭的重要成员。家庭中的事情要及时向孩子沟通。在不断的沟通中,可以体现出对孩子的爱和欣赏。
林格老师还指出:教育应该让每个人的天性健康发展,就像种树种庄稼时松土、修水利一样,让根自然生长(www.sbkk8.com)而不是强迫孩子接受外在的智力和道德要求。教育就是让人们自然、自由地成长、主动地学习。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的场所,也是孩子们吸收知识的场所。需要的是老师和同学、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而不是老师在台上讲课,孩子们在台下背诵。课堂更重要的是激发孩子学习和探索知识的兴趣,教会孩子如何探索知识。每个人都渴望自己的情绪被认真对待。教育者首先要敞开心扉,不要带着焦虑的心情面对孩子。我们需要从自己身上散发出一种温暖与平静,我们需要让孩子感受到“一片……阳光”。
传统或流行的教育观念往往夸大教育的作用,认为教育是万能的、万能的,一切教育目标都可以通过教育技术来实现。这正是当前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矛盾的隐藏症结。真正的教育不仅仅是推理、传授知识,也不仅仅是开发孩子的智力。就是把自己的精神能量传递给孩子,保持他们的精神力量,让他们成为一个精神坚强的人。一个能够承担后果、应对变化、改善自己和环境的人。
林格教授指出:人的素质是逐渐培养的,而不是传授的。我想这应该是素质教育的本质。许多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和思想家都认为,行为习惯应该从小培养。一个人成年之前,尤其是年轻时,是养成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孩子成长的每一天都是养成习惯的好时机。正如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所指出的:“教育一个人,必须从小就注重。如何说话、如何批评、生活态度、待人礼貌等等一切都要从小培养。”年龄。”尤宗周老师在《国学概论》中阐明了人生四个阶段的教育理念。为幼儿形成美好人格奠定基础。孩子们是由——位先贤的智慧滋养的。鼓励年轻人提高志向——,回报理想和失败。成长修德—— 现实生活的发展。这四个阶段的关键词就是“养”字。教养是一种渐进的、无意识的教育存在,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精神滋养的过程。
青春期和儿童时期,由于人的身心发展尚未定型,可塑性较强,因此可以说是教育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帮助孩子养成各种良好的行为和习惯,为今后的工作做好准备。打牢学习基础是一项省力高效的工作。
教育是没有用的读后感(周三)
文/潘佩佩
说实话,一开始吸引我的是这本书的书名《教育没用吗?》那么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所做的就是无用功吗?带着一些疑惑,我开始了我的读书之旅。
什么样的教育是无用的?如:扎实的应试教育,只要求成绩;靠牛头吃草的强迫教育;被动灌输和机械训练,破坏学生想象力的教育;加班补课、损害学生健康的教育等等。教育从长远来看是无用的,甚至是有害的。
那么,什么是有用的教育呢?
有用的教育应该让孩子心中充满春天。真正有用的教育必须回归教育的本质,即与心灵心灵感应沟通的过程。林格先生认为,真正的教育不仅仅是推理、传授知识,也不仅仅是开发孩子的智力。就是把自己的精神能量传递给孩子,保持他们的精神力量,让他们成为一个内心坚强的人,一个能够承担后果、应对变化、改善自己和环境的人。有用的教育是一种启发,一种动力。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用一个洁净的灵魂去感应另一个灵魂,传递精神力量,达到平静与安宁。
有用的教育应该让孩子像野花一样成长。著名作家冰心说过:“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教育者唯一要做的就是保护甚至捍卫孩子的主动性。有用的教育意味着教育者应该成为麦田里的捕手。一大片麦田里,一群孩子正在玩耍。我的意思是,周围有成千上万的小孩子,没有成年人——除了我。和我。就在那个该死的悬崖边缘。我的工作就是在那里看守。如果有哪个孩子来到悬崖边,我会抓住他——我的意思是孩子们正在疯狂地奔跑,不知道他们在往哪里跑。我必须从某个地方出来抓住他们。这就是我一整天所做的事情。我只想成为麦田里的守望者。我们的责任就像农民照顾农场的生长一样,让农作物按照季节自然生长。
有用的教育唤醒人性的光辉。有用的教育是那些学到的知识被遗忘后保留下来的东西。那些东西都是成长和发展的要素,比如:善良、正直、自信、宽容、进取等等,正如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回答记者提问:“在你的一生中,你认为哪所大学或实验室你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在哪里?”白发获胜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记者很惊讶地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你觉得你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笑着回答:“在幼儿园,我学到了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一半给朋友;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放整齐;饭前洗手;等等。”午饭后休息;做错事道歉;学习时多思考,仔细观察别人,这是自然而然的。我想这就是我学到的全部。”在场的所有人都为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有用的教育就是合作与分享、学会思考等,可以终生受用。
有用的教育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教育。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他说:“我们在学校接受教育,目的是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学校,还需要受到多方面的教育,需要自我教育,目的就是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提升越多越好。”通过实验理论,作者确定了六大行为习惯是家长和教师应特别关注的最重要因素:1)把一件事做到底; 2)孝敬父母; 3)说到做到,就尽力而为; 4)将用过的物品放回原处; 5)认真书写; 6)从错误中反思自己。良好的习惯可以创造美好的生活。
另外,有用的教育是培养个性的教育。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根据学生最擅长的天赋领域,为其打造发挥潜能的通道,使他们的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有效教育的目的是不教而教,让孩子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学会创造;有用的教育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探索。其本质是让孩子自由、充分、和谐、全面地发展,并对孩子的现在负责。 —— 让他们自信健康成长,对自己的未来负责—— 让他们的未来幸福和谐,生态可持续发展!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598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