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呐喊》读后感400字

读完《呐喊》后的感想

鲁迅的《呐喊》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之作,是五四运动时期社会人民的真实写照。描写病态社会中的不幸者,解除他们的痛苦,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口号。虽然那个时代离我们很远,但读这本书却让我心情沉重。

书中的第一部小说《狂人日记》,描述了一名迫害障碍患者的心理活动。这个可怜的人!深受封建礼教和制度的迫害,他对社会乃至周围的人都产生了恐惧感。那句“我仔细看了半个晚上,才看到字里行间,全书写着两个字:吃人!”这也引发了我们的深刻思考。

往后翻几页,就能看到鲁迅的代表作——《阿Q正传》。 《阿Q正传》讲述了阿Q受辱却又鄙视自己、欺骗自己的故事。当1911年辛亥革命波及未庄时,他再次对革命“着迷”。可惜,这一切都随着阿Q被枪杀而结束了。最精彩的就是阿Q画圆的那一段。心理描写细腻,表情栩栩如生,语言犀利,讽刺之外也不乏笑点。

有人说鲁迅的笔是一把可以杀死落后事物的枪;有人说,鲁迅的笔是一把直入封建社会内心的刀。事实上,鲁迅的笔只是他的笔。他只写了许多反映历史潮流的文章,但正是这些文章为人民指明了方向,为黑暗带来了光明。你是否还记得那句话:“冷眉尖对千人,唯有低头甘做懦夫”。他会义无反顾地为老百姓赴汤蹈火,但他却是“对千人指点的落后者冷眉冷目”。想想乱世淡泊名利的陶潜,也不愿意这么做。只有弯腰五斗米,才有能力说服权贵,让自己不高兴。鲁迅老师辛勤地为人民写文章。他不就是一个鲁子牛吗?

今天的《呐喊》和昨天的《呐喊》唯一不同的是,我们面对的人、生活的社会、表达的情感不同,而这些差异并不能阻挡两者之间的联系。这让我想起一首诗《如果》,但生活中没有如果,只有无尽的呐喊和恐惧。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658157.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