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完整的论文范文3000字(汇总3篇)
中医3000字完整论文样本。第一条: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摘要】 缺血性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健康,是当今世界三大死亡因素之一。通过回顾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进展,我们不仅肯定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方法很多、疗效较好,而且提出只有完善辨证治疗方法,才能提高本病的治疗效果。制定统一的中医药分类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将有利于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进一步发展。
文本:
参考文献:1】赵建中,杨蕾。超声在中医治疗中的进展[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5,(03)
[2] 谢兆峰.王玉玲治疗小儿急性惊厥经验[J].江苏中医,1983,(05)
[3]何忠军.老中医朱洪文治疗角膜炎个案分析[J].四川中医,1987,(09)
[4]朱自珍.中药治疗肺癌、胸癌全身水肿一例[J].新中医,1984,(05)
[5]周万宇.干眼症的中医治疗[J].家庭中医,2005,(06)
[6]马晓峰.中药治疗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一例[J].新医学,1981,(02)
[7] 吴作礼.中药治疗发热临床症状实例[J].陕西中医药,2005,(06)
[8] 赵克才.贲门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治疗[J].现代医学与健康,2005年,(23)
[9] 郑家健.湿热盗汗[J].广西中医药,1980,(02)
[10] 张洪林.老中医顾兆农治疗硬皮病一例[J].山西医学杂志,1980,(05)
中药学3000字完整论文样本。第二部分:论文的性质和领域可以反映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各专业评论型论文数量大约是研究型论文的两倍,且评论型论文明显多于研究型论文。毕业论文的撰写与实习岗位所做的工作相关,论文所涵盖的领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实习生的实习岗位。由于实习与就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很多学生在选择实习单位时往往会考虑未来的就业,以便在实习期间找到工作单位。由于近年来药学(中药)专业毕业生在药品销售领域实习和就业最为常见,近年来毕业生去科研院所进行科研实习的人数越来越少,而从事非专业工作的毕业生则越来越少。 -社会上的研究工作,尤其是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去医药销售领域实习和工作,导致很多毕业生无法开始研究论文,而选择写评论论文。
目前来看,这种就业状况短期内可能会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但其就业质量却有下降的趋势。面对就业环境的恶化,很多毕业生为了尽快找到工作,不得不仓促择业。由于药品销售等工作性质,大学四年学到的很多专业知识很少用到,逐渐被遗忘。这虽然与就业变化新形势和社会新需求有关,但也需要更多指导学生做好长期职业规划。
论文质量分数可以反映出论文写作中的一些问题。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各类优秀论文的比例不足20%,优秀论文的比例较大,占论文总数的40%至55%;总体来说,综述论文的质量比研究论文差,而且差距更大。主要原因包括:
学生缺乏正确撰写毕业论文的能力。本科学习过程中,没有专门课程指导学生撰写科研论文或毕业论文。在学校参与科研的学生相对较少,而系统、完整地参与科研全过程的学生就更少了。独立撰写科研论文的学生也很少。此外,大部分学生在校外实习,很多实习单位没有专门的论文写作导师。虽然学校会为所有学生指定校内指导老师,但由于学生长期在校外实习,校内指定老师对学生的实习工作并不熟悉。而且,学生们常常会在论文答辩前的短时间内回到学校寻求导师的建议。许多学生甚至没有亲自咨询过他们的导师;同时,每个老师往往要督导多个学生的论文,短时间内不可能做到这一点。认真指导学生的时间太多了。这些原因最终导致大多数学生未能正确撰写毕业论文。
完成《中药学第三部分》3000字论文样本临床基础学科建立以来,从学科的整体发展来看,应该说是有利有弊、福祸参半。对此作出客观的评价和分析,是当前学科发展不可回避的重要任务。
纪律面临的困境
临床基础学科的建立虽然对中医药的发展产生了一些有益的作用,但也明显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概括起来,我们主要面临三个困难。首先,《伤寒论》、《金匮要略》、《伤寒病》的合并是行政区划的结果,合并前应该进行科学论证。但到目前为止,在实际工作中,“三家公司”仍各自为政,与合并前基本没有大的变化。因此,还远远达不到产生“合成力”的效果。
其次,由于历史原因,原有的《伤寒论》、《金匮提要》以及各校的温病专业不平衡。有的伤寒专业强,有的可能金桂、温病专业强,研究水平比较高。经过简单的合并,三门课程原本的优势就被稀释了。或许初衷就是用卓越推动建设,用卓越带动大家共同前进。但结果是它们互相干扰,干扰了学科的发展进程。
第三,没有新的统一教材,教学内容一成不变,根本无法展现“临床基础”的特色或独特性。三门课程的结合,就形成了一个只有形式、没有贯穿整体的核心内容的“拼盘”。
全面了解学科优势
任何新事物都有充满活力的一面。因此,临床基础学科以新学科的形式出现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从逻辑上讲,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它拓宽了专业范围。由于临床基础学科涵盖了《伤寒论》、《金匮要略》、《伤寒病》三课的丰富内容,因此其研究范围较原有学科显着扩大,研究内容可以更加灵活。 《伤寒论》、《金匮要略》、伤寒病都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内容,但在外感温病和内伤杂病的诊治方法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因此,通过打破原有的学科框架,我们可以对这些交叉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改变以往此类研究相对稀疏的现象。
二是更新了原有的学术思维模式。过去,三门课程单独存在时,在学术思想上大多互不相关。例如,温病学说的形成虽然与《伤寒论》密切相关,但就具体的研究思维而言,却很少联系《伤寒论》展开思考。又如《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都是张仲景写的。虽然各自的侧重点不同,但学术思想是完全一致的。然而,进行这方面学术研究的学者并不多。因此,三门课程的合并能够对学术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尤其对于仲景理论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为本领域研究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温病学是研究外感热病的一门专门学科。 《伤寒论》中也有不少关于外感热病的理论和方法。前者主要研究温热感受所致的热病,后者主要研究寒邪感受。因外感发热所致。两者在这一点上有共同点,但也各有千秋,都不能单独综合研究。在原有学科中,研究生选题时,理论、实验和临床研究不可避免地受到学科研究领域的限制,不利于其整体学术水平和能力的培养。学科合并后,这个“瓶颈”已经被打破。研究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将站在一个新的水平。导师还将从外感发热的诊治角度进行培训,提高研究生实际诊治疾病的能力。科研能力得到提升。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fanwen/show-518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