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茶馆》读后感800字

时代的缩影——茶馆

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天安门、谷关、长城都使北京成为旅游胜地。但在北京,还有一个地方具有时代色彩,那就是茶馆

老舍茶馆曾是老舍在其著作《茶馆》中所写,因此名扬全国,深受外国人好评。这家茶馆是一个见证了时代变迁的地方。老舍在《茶馆》一书中,描写了三个不同时期的玉台茶馆。第一次是维新运动失败后,第二次是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第三次是抗日战争胜利后。本书全文以戏剧的形式呈现。玉台茶馆里,形形色色的人物都出现了。茶馆老板——王利发是一个喜欢改革的人。在他的茶馆里,总贴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不许谈论国家大事”。该剧第一幕,四茶大谈维新运动,他们片面的讨论充分说明了老百姓对维新运动的不了解。我想,之所以有“不谈国事”,很可能是因为随时都有间谍过来。宋恩子和吴祥子是《茶馆》中的两个间谍。他们有时为了钱财而随机逮捕人。袁世凯死后,王利发的改良成功地保留了玉琴茶馆,但失去了原有的风貌。这个场景中的士兵是一个非常生动的人物。就连《骆驼祥子》里的警察和孙侦探都比军人强。他们拿着枪去抢劫东西。到了剧的第三幕,茶馆已经呈现出没落的气氛。那张“不许谈国事”的字条不仅尺寸更大,而且还多了一个“先付茶钱”。在日军和国民党的统治下,社会破败不堪。王利发最终因纠纷被暗处绞死,茶馆也成为国民党据点。玉台茶馆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从来没有做过任何不道德或危害自然的事情,但为什么不让你活下去呢?” “什么是个人?我希望如此,只是希望国家正派,不要被外国人欺负。” “我爱我们的国家,但谁爱我呢?”

经营茶馆50多年的王利发为人耿直,喜欢“改革”;秦忠义崇尚实业救国,胸怀宽广;常四爷,一代老实人,专门举报不平事。但三人最终的经历都在社会的黑暗中徘徊,包括被迫卖女的康刘、为国民党工作的小刘麻子、专门打手的小二德子、特工小宋恩子。还有小吴祥子。清宫里的太监、信奉外教的神父、贫困农民等等,都成为了这个黑暗社会的受害者。虽然他们是不同的人,但最终却有着相同的命运。

如今,茶馆仍在北京,影响深远。老舍的《茶馆》拥有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甚至粉丝。描写了旧社会各阶层人民的困境。老舍善于表现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的心理,能用寥寥数语描绘出人物形象。但《茶馆》并不总是一种批评。它还描述了中国社会从旧社会到新社会的转变。最终,王利发上吊自杀。然而,老师们却反抗并罢工。康大力、康顺子、王大栓携妻儿逃往西山。我们看到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作为中学生,我们或许不能完全理解老舍写的《茶馆》,但茶馆和《茶馆》确实不负时代的缩影。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639610.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