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读《茶馆》有感600字

【第1篇】

老舍是旗人,他的沧桑书写记录了盛世王朝的消失,猛烈抨击了黑暗陈旧的封建社会。

以前我无法理解他写作的魅力。那时我更喜欢西方的言情小说,情节常常跌宕起伏,充满了西方国家的破碎气氛;或者发人深省、探寻世界真谛的书籍。在图书馆,我无意中打开了一位北京老作家的散文,不禁惊叹——那些天真无邪、平凡无奇的文字竟然如此引人深思。

上世纪的作家喜欢将生活情境融入文章中,从而反映深刻的事实,批判当今愚昧的人民和颓废的社会。老舍也不例外。打开书,他写到父子俩跑来跑去吃饭;是妇女因饥饿而被迫屈服;是巡警不为人民着想,无休无止的压迫让人民喘不过气来。

读完之后,我明白了他作为作家的魅力。老舍只写茶馆里的一个小人物,让别人了解那个时代的种种事情。人物描写充分,社会形态浓缩。各种各样的班级画面缓缓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言语的怒吼震耳欲聋,扼杀了困于民国的旧观念,露出了废墟的伤痕。

当我们真正跟随他走进那个动荡的时代时,我们感受到的是群众为悲惨、不公平的命运而歌唱。看似完好的旧中国,早已在人民的松懈下摇摇欲坠。生活在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下的人民,用泪水和仇恨放弃了压迫,却无济于事,一生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常四爷是一位爱国旗人,是统治阶级中进步人士的代表。他勇敢、乐于助人,但他无法承受封建统治带来的贫困,无法逃脱饥寒交迫的命运。他一生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服务,却被这黑幕吞噬,用生命书写了社会的残酷。他也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我爱我们的中国,但谁爱我呢?”封建制度麻木、毒害了旧中国几千年,一切生命都如蝼蚁般弱小、不堪一击。爱国志士们宣泄的悲伤和怨恨在“人吃人”的社会里显得苍白而无助。秦忠义以实业报国,办工厂。但抗战结束后,政府没收了他工厂的财产。秦先生心痛不已,怨恨满心:“世界上还有这样的政府吗?”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工厂在黑暗中消亡。

主人公王丽的故事发生在清末的北京。民国时期,他努力经营父亲留下的茶馆,并进行“改良”。抗战结束后,这位白发苍苍、日渐衰弱的老人仍然坚持着“裕泰”这个老字号。然而,国民党特务和反动团伙联手,对爱国学生和共产党员进行屠杀和镇压,甚至企图抢占茶馆。王利发最终在无尽的压迫下死去。他与家人安顿下来,告别了老朋友,在吊梁上结束了自己荒唐黑暗的一生。

老舍最终死于“文化大革命”。我想,当他看到新中国成立后,仍然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操纵时,他就像王利发看到国民党的所作所为一样悲伤。的。最终,社会主义的光芒没有照到舒老师身上。中国人民必须以实际行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社会主义社会。

未来的中国也会像老舍老师所想的那样,一路彩虹。复兴之路永远开满鲜花!

【第2篇】

“姜,你完了!”不知道为什么,在看《茶馆》的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句话。虽然这只是第一幕中一个微不足道的茶客所说的,却让我在炎夏的无尽炎热中感到一丝凉意。

且不说后面的故事,光是这第一幕就已经让我愤愤不平了。里面有一对母女,每每想起都让人心痛不已。她们只是一个乡村妇女和一个十几岁的女孩。 “妈妈,我饿了!我饿了!” “谁能好?我要这个孩子,两两银子!”老舍对此虽然没有过多描述,但却深刻地描绘了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人。地位。在现代,卖孩子会让人瞠目结舌,但在当时,人们已经习惯了这种行为,甚至一些生活优越的人看起那些地位低下的人就像在笑一样。我对此感到困惑和震惊。起初我不敢相信父母会为了钱出卖自己的亲生骨肉。但看那个时代的特点。社会动荡,人民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理解他们,就好像我处于他们的处境一样。确实,他们是可恨的。他们为了食物而出卖了无知无辜的孩子,抛弃了上帝赐予的天使和自己的尊严。但同时他们又是可悲的。他们只是那个时代创造的受害者,他们所渴望的安宁与满足永远无法实现。母女只是代表。成千上万的人因为生活的压力而被迫放弃一些东西。他们对家乡和国家和平的渴望总是被现实击碎。

“妞妞不卖?妈!不卖?妈!”十岁女孩的话刺痛了我的心。她天真可爱,与那个黑暗的社会格格不入。也许她会活下去,有一个稳定的家,但这只是我当时最后的希望。

“姜,你完了!”仅仅一个路人的一句话,就暗示了很多人的未来是黯淡的,令人心酸、让人气愤,也让人深思。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640521.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