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在疫情时代读《鼠疫》

2020年之前,我从来不知道被疫情包围是什么感觉。唯一的认知就是书本上冰冷的文字描述和机械的数字呈现。新型冠状病毒这个不速之客,短时间内席卷全球,打乱了很多人原本的生活计划。有了这样的经历,读完《瘟疫》这本书后,很难不被感动。

与目前许多贴上“疫情时代”标签的读物相比,这本上世纪的书更能反映疫情期间人们的生活状况;毫无疑问,这是生活的写照。无论是近乎严厉的描述,还是史诗般的讨论、对话、场景、心理描述,都令人难忘。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看到人类的渺小;同样在自然面前,我们看到了人性的伟大。

有了切身体会后,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原本看似刻薄的话语,不再那么刺耳了。 “他们没有记忆,没有希望,所以立足于现实生活。其实,在他们眼里,一切都变成了现实。说实话,瘟疫剥夺了每个人爱的能力,甚至剥夺了每个人的爱。”爱的能力。能力。因为爱需要一点未来,而我们只有现在的一些时间。”不可否认,疫情击碎了我们不切实际的幻想,迫使我们面对现实。在死亡的恐惧面前,一切都值得一提。

同样,面对死亡,所有的不和谐都会消失。平日里,我们经常看到宗教与科学的冲突、教条与人性的冲突。但在对未知的恐惧的笼罩下,所有的争论都是徒劳的。牧师加入了治疗者的行列,神学与技术和谐相处,人们不再受规则束缚。有的人的信仰崩溃了,有的人的信仰变得更加坚定。只有在死亡之镜的映照下,一切人和事才能和谐、和平地共存。

加缪用了很大一部分笔墨描绘了许多夜晚的场景,讲述“这个世界的最终秩序”。夏夜,载着鲜花和尸体的电车驶向远方的声音,似乎还回荡在我的耳边;苍穹之下,有一个平庸的偶像高坐在王座上。然而,正如契诃夫所说,“死者需要三尺之地”。人们对尸体的过度关注显得可笑又可悲。

我们不禁要反思,加缪小说中的“瘟疫”到底是什么?在这里,瘟疫具有了超越其本身的意义。它是所有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集合。它弥漫在我们的生活中,成为阻挡我们看清真相的迷雾。大多数人都迷失在其中。正如塔鲁所说,在经历了半生的坎坷生活后,他得出的结论是,做人的原则就是“做人本来的样子”。这看起来很简单。然而,请不要忘记,虽然我们每个人都走在自己认为是驱逐“瘟疫”的道路上,但到最后,我们发现自己其实也是一名“瘟疫患者”。有意无意、潜意识里,我们成了灾难的帮凶。

也许我们应该做的不是逃避,而是正面面对。正如书中所说:“这不是一个人的生死斗争,而是一群人的休戚与共。你需要的不是逃避,而是面对的勇气。”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611284.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