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读后感

推荐书目《儒林外史》2000字

推荐书籍《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讽刺小说。全书共56章。小说的作者吴敬梓年轻时就以文笔闻名。擅长诗歌、散文创作,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最为成功。小说讽刺了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只求名利的思想。全文用白话文写成,语言准确、幽默、简洁,细节描述生动,人物栩栩如生,艺术成就很高。

本书的创作背景是康熙六十一年,吴璘因病辞官,吴敬梓随父亲回到家乡。但吴林奇却病倒了,病逝了。吴敬梓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吴敬梓在一场争夺遗产的内战中被孤立,最终以失败告终。他的妻子陶也因不愿忍受族人的欺凌而含恨而死。他的人生观、社会观也发生了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不到十年就耗尽了家产,开始了贫困的生活。此时的他,在科举考试中也很不开心。科举考试中了之后,他就再也没有考中过。雍正七年,赴滁州科试,后破格考取。再次参加乡试,未及格。这次事件让他对科举制度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家庭的没落,让吴敬梓对世界、对人性有了更深的认识;考场的失败让他从对事业的热情变成了失望。这也让他逐渐看清了官僚的腐败和商界人士的贪婪,这自然让吴敬梓感到愤世嫉俗。生活的巨大变化为他提供了接触下层人民的机会,使他有机会看到下层人民的一些优秀品质,这对他的创作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林外史》这本书虽然晦涩难懂,但语言中的人物却个个生动。在这本书里,我了解了什么是科举,什么是殿试,什么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作者总能凭几句话说得如镜花水月。

正如第二章所写。夏先生“两只红眼睛,一张铁做的脸,几根黄胡须,喜戴瓦楞帽,青布如油篓”。这样一个傲慢的小丑形象就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有时一个词用得非常恰当,可以让人物的心情“表露无遗”。汝年老师的妾在为官王家时,侍奉汤药,极其殷勤。王先生病重时,还祈求菩萨为他而死。王夫人临终前对赵夫人说:“不如你告诉你的主人,如果我明天死了,我就把你扶正,填满你的房子。”随后,作者立即写道:“赵老师赶紧叫师傅进来,把她的话告诉奶奶。”这个名字暴露了赵氏的虚伪。

文章脱离了传统小说的传奇性,淡化故事情节,不依靠激烈的冲突来刻画人物。相反,它尊重客观现实,用平凡的细节,用细线描画再现生活,塑造人物。

就像马二老师游西湖一样。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情节,没有什么冲突,只是沿着马二老师去湖边的路线,所见所闻,淡淡地写了下来,说自己对湖光山色没有欣赏;当他看到一家书店时,他问他的八篇散文集销量如何;当我看到皇家图书馆时,我赶紧用扇子当盾牌。这句平淡无奇的描述,却将这个坏人的无知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匡超仁回到家后,“他妈妈掐了他一把,看到他穿着一件很厚的棉袄,心里就放心了”。就这样,母亲对他的爱被描绘成了一幅“仿画”。

另外,该车的结构是“虽长,却相当短”

这部作品没有一个主要人物和情节来连接全书,但同一个主题却贯穿全书。有时,一集中的主角会退居下一集。 “一切皆因来而开始,一切皆因来而结束。”全书以反对科举制度为重点,并通过这一点,对各种人物和故事进行了灵活的安排。为了达到反映社会现实的更广泛的目的,这种结构形式虽然有些松散,但与其所反映的具体内容是和谐的。

同时这部小说奠定了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基础,为今后讽刺小说的发展开辟了康庄大道。

鲁迅所说的“其文既悲伤又幽默,委婉而充满讽刺”,是对其讽刺艺术的概括。 《儒林外史》真实地描绘了一代学者的真实面貌。在冷静真实的叙述中,人物本身的言行就构成了讽刺。对于慈陵书院的周进、科举后疯狂的范进、升职的马二老师,作者没有表扬或批评,也没有发表任何评论。那么这些图像本身都产生了讽刺的效果。当然,在真实的基础上,《儒林外史》并不排除夸张,但这种夸张也是委婉含蓄的。此外,《儒林外史》还通过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前后对比来制造讽刺。再比如胡屠夫在《范金钟戏》前后的不同表演。这些比较达到了讽刺的效果。

《儒林外史》是封建社会的一面镜子。吴敬梓用幽默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下不朽的阴暗面。是对封建文人、官僚士绅、市井恶棍等各种人物的真实描写,揭露了明清科举制度的弊端。造成了封建官员的腐败。对虚伪的封建宗法制度、家庭关系、食人的封建礼教和程朱理学进行了批判。他还表达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和热爱,赞扬他们的正义、纯朴、高尚品质和非凡才华。这就是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的原因。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duhougan/show-646138.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